跳到主要內容

陳景祥﹕「磚頭文化」礙港科技發展長青網文章

2015年11月2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11月23日 06:35
2015年11月23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搞創新科技,到底可以為香港帶來什麼好處?北京在上周五(20日)宣布委任楊偉雄為創新及科技局長,委任當日,楊局長會見新聞界時,一口氣宣讀了他上任後的九大工作方向,並表示希望短期內可做出成績。


要發展經濟、提高競爭力,改善人民的生活質素,皆離不開創新科技的應用和推廣,對比鄰近國家和其他發達國,香港在創新科技上確實有多方面「不如人」的現象。例如經濟結構,政府定調為四大支柱(後來增至六大支柱)的行業,幾乎都是「傳統」且發展了多年的行業,跟創新和科技「相距」頗遠。即使被視為香港「皇牌」的金融業,在科技應用上也大落後,原來在香港開發且領先全球旳電子貨幣八達通,十多年來守住本土,失去了擴張業務到其他產品和地區的機會,到今時今日,大批新興的電子貨幣產品正準備殺入香港,跟八達通爭奪市場。


互聯網金融亦如是,網上支付、交易等技術和服務層出不窮,但香港到最近才完成立法,迎接已發展得如火如荼的互聯網金融,最新例子則是Uber來港「搞亂」了的士業,馬上被政府叫停,警察還到Uber辦事處高調拉人;一門科技生意,在香港竟被當成涉嫌刑事犯罪處理!

靠地產發達根深蒂固

香港至今仍沒趕上這班創新科技快車,原因眾多,其中之一是過去十多年能賺大錢的生意仍然在房地產,資產升值的利潤令「磚頭文化」根深蒂固,銀行和金融市場的融資仍然以物業為基礎,對創新科技行業的風險評估仍然離不開以物業為扺押。首任特首董建華當年以數碼港推動科技業的大計走樣變成地產項目,就是搞手深知地產比科技的價值大得多,科技最後成為「包裝」,賺得盤滿缽滿的仍是地產。


楊偉雄局長在宣布九大工作方向之餘,形容他的建議是「幫香港人前進、搵錢」;講錢,香港人當然有興趣,但以香港市場之靈活高效,有錢搵的創新科技項目怎會無人問津,要局長幫忙?董建華當年是推動創新科技的先行者,結果慘淡收場,這次政府成立創新科技局,到底有何良方可以突破困局?

[陳景祥 齊物論]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