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恒指跌88點,收報22665點,成交金額622億元。亞洲股市悶局,港股亦只能在22600點至22800點悶戰,成交為11月份新低,炒作焦點仍是新能源汽車、軟件、體育用品等,惟不少股份升至高位見成交不配合。相對於股市,匯市似乎更有趨勢,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再度發功,表示將竭盡所能刺激通脹,歐元兌美元直撲1.06水平,日圓走勢同步轉弱,而人民幣竟然較圓匯更弱勢,可說已發展出趨勢性貶值的局面,連帶一些原本有靠穩迹象的新興市場貨幣如俄羅斯盧布、印度盧比等,亦再度受壓。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G20會議表示中國不搞競爭性貶值,一眾財金官員亦反覆強調會匯率維持穩定;但不搞競爭性貶值,不代表不貶值,匯率維持穩定,可沒有說是兌美元。
內地生產成本激增 貶值無可避免
對於人民幣是否有持續貶值的條件和壓力,官方當然否認,最佳例證就是創紀錄得貿易順差,但這個紀錄的由來,主因其實是固定資產投資下滑的速度(進口大宗商品),較外部需求更快所致。從製造業和出口角度來看,歐元、日圓持續大幅貶值,內地生產成本又激增,要令工業回暖企穩,人民幣無可避免要貶值。
筆者認為,中國其實亦想盡力維持穩定,集中精力去進行改革。無奈你不作競爭性貶值,別人還是會發動貨幣戰,由10月中起,歐元就從1.15水平直插至1.06關口,同期人民幣由6.32水平貶值至6.42,兩者貶值幅度當然不能相提並論,但無論在岸還是離岸均趨勢性地走弱,情况極為罕見,反映中央在匯率戰的態度有所轉變。
當非美地區都進行量寬,名義匯率就變得意義不大,官方應該是以實際有效匯率為目標,底線是不能再破頂,否則便會步1990年代日本的後塵。往前看,若歐元進一步貶值甚或與美元匯價看齊,人民幣兌美元亦不可能續處現水平,總得有3%至5%的跌幅。另請注意,過去一段時間的持續貶值,純粹是應對歐元貶值,是建基於日本央行尚未出手。雖然再加碼的邊際效益亦有限,但安倍絕不會坐以待斃,估計明年3、4月很大可能會出手。屆時歐元日圓齊瀉,對人民幣匯價的牽引力亦會更大。
國泰君安成交5億股 換手率不尋常
相對於8月份突如其來的貶值,人民幣近期的弱勢並未引起市場恐慌,一些敏感度高的股份如航空股、紙業股等未見沽壓增加。但中國作為全球貿易份額最大的國家,一旦放行匯率貶值,對全球均有深遠影響,近日也見一些本已靠穩的新興市場貨幣再度轉弱之勢,如印度盧比、俄羅斯盧布等。它們應已準備好聯儲局12月首度加息,但對於人民幣走弱,似乎未有周全對策。
國泰君安(1788)昨日開市前公布,自11月18日開始未能與董事會主席丶執行董事及行政總裁閻峰取得聯絡,消息導致股價急挫,曾低見2.69元瀉17.2%,收報2.85元跌12.3%。收市後,市傳閰峰涉及姚剛一案,而正常來說,這屬個人問題不影響公司,很自然有大量低吸買盤出現。但要留意的是,扣除兩大股東的持股後,國泰君安實際流通量約為20億股,昨日成交量卻直逼5億股,這種換手比率相當不尋常。由於國企高管出事時有發生,按道理難震出如此多的沽盤,博反彈者宜注意。
[江宗仁 還看今朝]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G20會議表示中國不搞競爭性貶值,一眾財金官員亦反覆強調會匯率維持穩定;但不搞競爭性貶值,不代表不貶值,匯率維持穩定,可沒有說是兌美元。
內地生產成本激增 貶值無可避免
對於人民幣是否有持續貶值的條件和壓力,官方當然否認,最佳例證就是創紀錄得貿易順差,但這個紀錄的由來,主因其實是固定資產投資下滑的速度(進口大宗商品),較外部需求更快所致。從製造業和出口角度來看,歐元、日圓持續大幅貶值,內地生產成本又激增,要令工業回暖企穩,人民幣無可避免要貶值。
筆者認為,中國其實亦想盡力維持穩定,集中精力去進行改革。無奈你不作競爭性貶值,別人還是會發動貨幣戰,由10月中起,歐元就從1.15水平直插至1.06關口,同期人民幣由6.32水平貶值至6.42,兩者貶值幅度當然不能相提並論,但無論在岸還是離岸均趨勢性地走弱,情况極為罕見,反映中央在匯率戰的態度有所轉變。
當非美地區都進行量寬,名義匯率就變得意義不大,官方應該是以實際有效匯率為目標,底線是不能再破頂,否則便會步1990年代日本的後塵。往前看,若歐元進一步貶值甚或與美元匯價看齊,人民幣兌美元亦不可能續處現水平,總得有3%至5%的跌幅。另請注意,過去一段時間的持續貶值,純粹是應對歐元貶值,是建基於日本央行尚未出手。雖然再加碼的邊際效益亦有限,但安倍絕不會坐以待斃,估計明年3、4月很大可能會出手。屆時歐元日圓齊瀉,對人民幣匯價的牽引力亦會更大。
國泰君安成交5億股 換手率不尋常
相對於8月份突如其來的貶值,人民幣近期的弱勢並未引起市場恐慌,一些敏感度高的股份如航空股、紙業股等未見沽壓增加。但中國作為全球貿易份額最大的國家,一旦放行匯率貶值,對全球均有深遠影響,近日也見一些本已靠穩的新興市場貨幣再度轉弱之勢,如印度盧比、俄羅斯盧布等。它們應已準備好聯儲局12月首度加息,但對於人民幣走弱,似乎未有周全對策。
國泰君安(1788)昨日開市前公布,自11月18日開始未能與董事會主席丶執行董事及行政總裁閻峰取得聯絡,消息導致股價急挫,曾低見2.69元瀉17.2%,收報2.85元跌12.3%。收市後,市傳閰峰涉及姚剛一案,而正常來說,這屬個人問題不影響公司,很自然有大量低吸買盤出現。但要留意的是,扣除兩大股東的持股後,國泰君安實際流通量約為20億股,昨日成交量卻直逼5億股,這種換手比率相當不尋常。由於國企高管出事時有發生,按道理難震出如此多的沽盤,博反彈者宜注意。
[江宗仁 還看今朝]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