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陳德豪﹕中國經濟如航母 轉向不易長青網文章

2015年11月2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11月25日 06:35
2015年11月25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筆者完成京城之旅在星期六晚回港,本來訂了下午4時半的機票,因為會議超時,改為下午6時半的航班。到了機場,港龍的職員通知我航班又延遲至8時,唯有在店舖逛逛。感覺上整個機場的人流比以往少了很多,這是否經濟不景氣的現象?等了數小時,8時準時登機,竟然坐上了兩個多小時,所有乘客要下來換到另一架飛機,原因是該飛機的機件出現問題,但未能完成維修。筆者很難想像,因為航機在數小時前從香港飛來北京的。最終,乘客們11時多完成登機,並在12時起飛,3時多到港。筆者於凌晨4時回到家,這是我所遇到過最嚴重的一次航班延誤,我也沒有浪費在等待的時間,一直在思考未來的投資策略部署。


人民幣升值 打擊面廣

從機場內的人流不多的情况看,在各零售市場的觀察,中國的經濟實在不樂觀。翻查資料,北京首都機場在前10個月的旅客輸送量只上升了5.2%,不算是令人興奮的數字,這和人民幣在近年「升值」有莫大關係。讀者可能會問,人民幣不是在今年及2014年貶值了嗎?對美元而言是的,但相對其他外幣,人民幣和港元其實是大幅升值,對於來自日本、歐洲、俄羅斯或多數亞太區國家的遊客來說,到中國或香港旅遊已因匯價大升而變得不再吸引。遊客因此減少,這很容易理解。從經商的角度而言,投資在中國的成本基於人民幣升值而上升,令很多日本及歐洲企業相繼撤離於中國的生產線,自然地,乘坐頭等或商務航班來中國談生意的商人及高管也因此而減少。


說到這裏,大家可能覺得筆者對中國的經濟前景頗為悲觀。說實在,中國的舊有依靠投資拉動的增長模式已走到力有不逮的階段,調整增長結構已成共識。


傳統行業將持續不景氣

但中國的經濟規模太大,航母要轉向也不是短時間可以做到的事情。在過程中難免會有陣痛,投資者要有對經濟下滑及傳統行業持續不景氣的心理準備,對於我們這些專業投資人而言,那裏有增長及政策支持,那裏便是資金應該投入的地方。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本人及本人公司客戶有持有上述提及股份,以上內容僅代表筆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公司立場。此文章不應被視為亦不構成對任何人的要約或公開發售、也不構成對任何人發出認購任何基金股份的邀請。本公司、成員公司、其聯屬人及其董事、高級職員及僱員可不時就本文章所涉及的任何證券持倉。)


安德思資產管理 董事總經理

[陳德豪 對冲博弈]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