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20億元人民幣零售國債昨日開始供本港市民認購,3.45厘的年息屬於歷來最高。然而,SDR(特別提款權)檢討結果公布前夕,人民幣匯價持續下跌,抵消了高息的誘因,首日國債認購情况僅與去年同期相若,未見大幅增長。業界普遍歸因於認購期長,估計下月市况較明朗後,認購反應將會升溫。
去年國債年息只有2.93厘,以致銷情未如理想,今年雖有人民幣貶值預期,但年息達3.45厘,較市場預期高,各銀行亦落力促銷。不過,昨日首日發售,未如預期般大幅增加。中銀香港(2388)全球市場副總經理梁偉基表示,該行全日的國債申購宗數較去年首日少15%,但每宗認購金額按年增30%,整體來說首日認購金額與去年相若。
銷售期長 市場待觀望人幣納SDR
工銀亞洲表示,昨日收到很多客戶查詢,但認購宗數及金額與去年變幅不大,估計只是首日,未能準確反映客戶意欲。大新銀行亦表示,首天認購人數與去年相若,平均每位客戶認購約5手(每手1萬元人民幣)。
梁偉基解釋,平均每宗認購金額增加,主要因為去年11月放寬2萬元的限制後,客戶普遍持有較多人民幣資金。而申請宗數減少,相信因為今次銷售期長達18天,市場觀望人民幣若納入SDR後的匯價走勢,故可能下月才作決定。人民幣「入籃」在即,海外投資者繼續沽貨,在岸價逼近6.4水平,昨日收報6.3944,跌49點子(1元等於10000點子)。離岸價更一度跌232點子至6.4587,截至昨晚11時報6.4498,跌至8月底至9月初的水平。
中銀梁偉基:料認購量較去年好
上海商業銀行產品拓展處總監陳志偉表示,人民幣貶值預期下,近日客戶都把資金調離人民幣產品,不過該行昨日的國債認購金額較去年首日有所增加,估計除了高息外,亦由於客戶多用已有資金認購,避免匯兌風險,而且債券可以隨時沽出,比定存更具彈性。
梁偉基亦稱,人民幣存貶值風險,影響投資者入市意欲。「預計短期內離岸人民幣在6.3至6.5之間徘徊,但預期美國會加息及人行會繼續『雙降』,人民幣將進一步跌至6.6水平。」但他認為,高質素的債券在離岸市場上選擇不多,估計今次認購量將較去年好。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則表示,相信本港市民對人民幣國債有基本需求,而高息率則反映市民需求的水平,冀望內地當局能繼續發行國債。
明報記者 廖毅然、連綽瑤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