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萬眾期待但事前對結果毫無頭緒的區議會選舉終於塵埃落定,這裏要談各勢力的消長及背後意義還言之尚早,不過佔領運動後新政治力量的出現,除了可令香港整體政治光譜得到更充分的代表之外,亦可能是為本港的政治格局帶來再平衡的重要契機。
本港政局格局分明,一直以來由建制泛民二元格局主宰,以致我們多用陰陽辯證思維來思考問題與判斷狀况,而問題多是由陰陽一方過強所引起——所謂「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素問》),陰陽互相依存又互相轉化。判斷狀况方面亦跟中醫斷症的時候,首先辨別病症屬陰還是屬陽相似:「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黃帝內經》)。
陰陽對立無助解決問題
但是《黃帝內經》也認為,決不能主觀地運用「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這類原則,而必須從實際出發,具體地分析條件,因時、因地、因人制宜,因此面對更複雜的環境,陰陽的對立統一學說便稍嫌不足,需要一套可解釋事物的結構關係和運動形式的系統性理論及模型,五行學說便應運而生。這就有如用辯證思維來思考,雖有助了解孰強孰弱、如何佔優,但同時亦會引起對立與鬥爭,對解決真正問題於事無補,所以對正被鬥爭拖垮的香港來說,實在急需另一種思維來對症下藥。
另一方面,香港的二元對立局面亦起了很大的變化:由當初建制泛民對立,溫和理性的主流價值居中協調,對後來北京大舉干預香港事務,激進派冒起並從傳統泛民分裂出來,溫和中間聲音幾被淹沒,已淪為只有對立沒有轉化的二元僵局。但隨着本土派和傘兵在佔領運動後相繼登場,陰陽形式的二元對立模型已不敷使用,需要一個更能解釋目前各大勢力之間相生相剋互相制衡的動態關係的新模型,加上現時香港的主要政治派別剛好有5個,令「五行」成為必然之選。
五大政治派別成「五行」
相信讀者對五行中的相生相剋關係應有一定了解,五行相剋為金剋木,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火剋金;五行相生乃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至於5種特性代表什麼政治派別——傳統泛民屬「金」,代表監察、改革;建制派屬「木」,代表組織、制度、領導;激進派屬「火」就不用多解釋了;溫和中間派屬「水」,代表變通、協調、適應;最後傘兵和溫和本土派屬「土」,代表守護、前線、基層(見附圖)。
因此,傳統泛民剋建制派(金剋木),激進派剋傳統泛民(火剋金),建制派剋傘兵和溫和本土派(木剋土),溫和中間派剋激進派(水剋火),傘兵和溫和本土派剋溫和中間派(土剋水)。上述各對相剋關係對大家應該不難理解,頭3對基本上是香港的政治常態,溫和中間派剋激進派是「水剋火」的合理推斷,最後一對的傘兵和溫和本土派剋溫和中間派有待觀察,不過根據各自的角色與功能也不無道理。
相生的關係更是不言自明:建制派激發和催生出激進派(木生火),激進派亦衍生出傘兵和溫和本土派(火生土),傘兵和溫和本土派將改變和壯大傳統泛民(土生金),溫和中間派是從傳統泛民衍生出來的(金生水),而溫和中間派則可以促進建制派和政府改善施政,並居中協調(水生木)。
除了相生相剋外,五行的另一個特點是考慮到系統的異常現象,並將它們歸納為「太過」(偏盛)和「不及」(偏衰)。當五行中某一行出現太過或不及時,該行與其他四行的關係在整體上便會失衡,導致五行系統的整體平衡受破壞,自然的生化作用不能正常進行,因而帶來危害。
根據筆者對五行的有限理解,導致近年的政治與政改風波的最大失衡應該是建制派和政府(木)「太過」,太獨斷獨行,這很大程度是由中央加大干預所引起的。而「太過」的結果是建制派和政府不受泛民(金)的剋制,亦不再需要接納中間派(水)的意見,同時增加向激進派(火)的輸出,令激進派愈加激烈和壯大,以及增加對本土派(土)的剋制(打壓),可是建制派和政府忘記了「木生火」——其所作所為會直接加大「火」(激進派)的力量,加上近年溫和中間派(水)被擠壓,令「水剋火」的功能大減,因此佔領運動一發不可收拾,變成燎原大火,而大火過後,傘兵和溫和本土派亦應運而生(火生土),在今次區選中乘機坐大。
「和實生物」:須以平衡代對抗
對於五行系統模型能這麼有效地將香港的新政治格局的結構關係和運動形式呈現出來,實際上是對中央、特區政府和建制派近年盲目在香港採用敵我矛盾思維,敲響了一記警號。由五行所代表的5種政治派別,本來只代表着一個系統裏面的5種功能與特性,而只有維持五行系統的整體平衡才不會帶來禍害,但現在中央和特區政府竟然將敵我思維放在這五行系統上,以為自己的工作是「一打四」,務必要將其他四大勢力一網打盡或收編,簡直是荒謬絕倫——孫子有云:「五行無常勝」,這樣蠻幹不止會徒勞無功,更會導致香港這個系統嚴重失衡,最後只會危及自己。
更何况,五行學說主張「和實生物」,其所體現的平衡就是「和」。在中國傳統思想裏,構成整體(「和」)的要素,必須具有差異,只有具備一定差異的事物結合在一起,才能稱「和」,這樣才能生生不息、推陳出新——「以水濟水」,決不會煮出美味的羹;總是重複同一個音調,決不會奏出動聽的樂曲。「和實生物,同則不繼」,「沒有差異就不可能有任何秩序,不可能生成結構,也談不到整體。絕對的同一,意味着徹底混沌」(《中國象科學觀》)。
中央與香港各方必須了解「和」與「同」的巨大差異,須求「和」去「同」,停止鬥爭,重新專注於調節與平衡,這樣才可開創新局面,令香港長治久安。
袁彌昌
中文大學全球政經碩士課程客席講師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