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羅啟邦:淺談香港旅遊業的前路長青網文章

2015年11月2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11月28日 06:35
2015年11月28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旅遊業乃香港經濟的四大支柱行業之一,若參考世界旅遊業理事會所發表的報告,把因應其供應鏈所觸及的相關政府開支及投資,以及所衍生的收入亦計算在內,更會得出2014年旅遊業對香港經濟的全面貢獻達4900多億元的GDP(比重達22%),直接及間接聘用75萬人,佔總就業人數19.8%,超越金融服務的從業員人數,可見旅遊業的一舉一動都跟本港發展步伐的憂戚緊緊相連。


近幾年,持續有報道揭露以粗暴對待旅客,牟取非法利潤的害群之馬的惡行,加上某些存心不良的政客推動的驅趕旅客行動,把旅遊業變得妖魔化,也把香港秉持的好客之道蒙上陰影。隨後,在面對經濟不明朗以及內地政策變動的因素下,旅遊業更是挑戰重重。


擁良好根基 勿杞人憂天

然而,香港旅遊業依然擁有良好的根基,亦具備靈活的適應能力,不宜杞人憂天。對發展成熟的城市而言,旅遊業是展現其獨特文化和生活面貌的重要渠道。香港獨有的中西文化匯聚和城市活力,對旅客別具吸引力。我們應該掃除歪風,鞏固實力,重塑旅遊業的優質風貌,好好鋪築更豐盛的未來。


世界經濟論壇公布的2015年《旅遊業競爭力報告》,指出香港在道路及港口基建穩站全球第一,在保育地區面積方面也位處全球第五。近年提倡生態及文化旅遊的風氣,上述兩項其他地區難以在短期內追及的優點,配合本港散佈在不同社區和效野間極具文化特色的建築物和生活風貌,正好為增加具吸引力的旅遊景點和路線提供強力的後盾。


其實,香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亦非報告所指那麼貧乏。大坑舞火龍、長洲太平清醮、大澳端午龍舟遊湧和香港潮人盂蘭勝會這4個傳統項目,已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它們各具可觀的文化足迹和表演傳統,亦有手工藝和小食等元素作配套,當可深化香港的旅遊內涵。


推動新穎高增值旅遊項目

香港是亞洲電影之都,娛樂製作亦享負盛名,外國電影亦樂於到臨取景,星光大道更於最受歡迎景點中獨佔鰲頭,可見電影和明星元素的吸引力。觀乎日韓的電影場景旅遊辦得有聲有色,相信我們亦可構思新穎的電影文化旅遊項目。


針對國內旅客對優質醫療服務的需求,我們也應推動體檢、水療和閒養這些高增值的旅遊項目,這亦可延長旅客在香港的逗留時間。


我們也可進一步利用香港卓越的會議及演出設施,推動新的旅遊機遇,包括定位成國外大型演出和比賽的中轉站,以及國際性考試的主要海外試場,讓熱中於作國外演出的團體和樂於考取海外證書的家庭,在增加演出機會或應考之餘,順道留港觀光。


當然,機場三跑的擴建工程實應盡快開展,既合乎經濟效益,亦能維持獨有的國際交通樞紐地位。要不然,無論我們如何提升內在接待能力、服務水平和旅遊配套,可望而不可達才是最拒人於千里的敗筆。


作者是香港青年聯會副秘書長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