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上周本人以獅子山學會主席身分參加亞洲區內經濟會議,推崇和宣揚香港自由經濟的成功。早餐時巧遇韓國前副財長,一說起香港,副財長說他一向認為香港是一個了不起的地方,認同香港經過多次金融風暴洗禮,證明了在經濟周期中,當市場要調整,如果政府硬要推什麼「逆周期政策」(其實就是托市),結果不過是把問題拖延,更會衍生難以解決的副作用,英國人留給香港的積極不干預政策,不迷信政府力量,只靠市場力量調節經濟和轉型,正是每一次香港能火鳳凰重生的原因。
「副財長,現在中國經濟慢下來,對貴國的影響怎麼樣?」我這樣問,雖然有一點明知故問(否則我之前就不會沽空韓圜,賺取了它貶值約一成的利潤),也想知他老人家怎樣回答。如我所料,當然影響頗深,因為中國是韓國最大的貿易伙伴,佔總出口的26%,而且大多是用於生產的商品(capital goods),目前中國最大問題是產能過剩,肯定不會再大規模輸入該類產品。他問我,估計中國要花多久時間才能消化產能過剩的問題。我沒有正面回答,只借用一名智者的說話回答:「中國最大房地產中介公司老闆施永青先生說過,中國三線城市許多過剩的地產發展,一是用來養豬,要不就炸個稀巴爛。」副財長登時捧腹大笑。
韓虛谷GDP 不堪金融風暴打擊
我問:「現在中國從韓國的進口大大減少了,貴國的企業怎樣面對難關?美元強勢,又是否對貴國私人企業帶來壓力,它們以美元發債的比例是多少?」副財長說:「亞洲金融風暴以後,私人企業發債大都是韓圜,大家都經過教訓嘛!」
「其實當年韓國作為工業出口大國,為什麼會出現國際收支不平衡的情况?弄得要IMF出手相救?」人家吃過大虧,劫後重生,必有金石良言,我當然要打爛沙盤。
副財長的回答是,當年的總統金泳三,在選舉時作出承諾,一定要於任期內提升人均GDP升到某一個目標,而要加快達標,就必須在經濟增長和匯價上做工夫。例如若GDP於5年任期升了25%,匯價又升了25%,那麼GDP以美元計,就是升了56%,所以當屆政府不斷支持韓圜,甚至不惜干預外匯市場。結果韓圜堅挺,金融風暴前達到1美元兌800圜的高位,但結果是,超強的韓圜令進口大增,使韓國出現經常帳逆差,另外,因韓圜只升不跌的預期,大量企業以美元發債,企圖賺取匯率差價,結果金融風暴一到,韓圜暴挫一半,頭三十間最大的韓國企業,有一半因資不抵債而遭清盤。
不過沒有遭巨浪沖走的人,出現了不少勝利者。副財長道:「我有一名朋友,從事出口,有貨物出口到沙特,風暴前夕,入口商突然說要延遲6個月付款,期間,韓圜大瀉一半,朋友拚了命問親友借錢應付銀行催債,捱到了沙地入口商付款,因為貨品以美元計價,他的收入以韓圜計就即時上升一倍,清還了債務之餘,剩下的錢就低價買下了清盤企業的商業大廈,發了大達。」當時,不少能支撐住的企業就是藉此機會掃入清盤平賣的資產,金融風暴的創造性破壞,令韓國能重新上路,令產業升級,更勝從前。
坐擁千億人幣現金 恐成中移隱憂
為某種政治目的死撐匯價,不容許垃圾喪屍企業破產清盤,窒礙經濟周期的新陳代謝,本欄的讀者是否都耳熟能詳?金融風暴將至,大家務必小心。順帶一提,最近中移動(0941)股價偏軟,因其龐大的人民幣收入,有可能正在反應人幣貶值(因持股的外資不可能有效對冲貨幣風險),至於上周五公布收購鐵通的消息,這條「鐵通」實在昂貴,不過400億之數,對比擁有幾千億現金的中移動,蝕得起,單從這件事來看,反而負面影響不大。人民幣震盪的陰霾下,才是中移動的最大隱憂。
■最新一集「投資.王道」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創辦人王弼在每周的《明報》財經網節目「投資.王道」,以專業投資者角度分析經濟和股市市况,欲收看最新一集,可登入:link.mingpao.com/34381.htm
專業投資者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創辦人
[王弼 投資王道]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