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上訴庭就信報與中原地產的官司在上周二作出裁決,判詞指涉及訴訟的兩篇文章是作者真誠作出的公允評論,裁定信報上訴得直。這宗官司糾纏了5年,對我來說,上訴庭的裁決結果意義重大,因為它再次為新聞界劃出了誹謗和公允評論之間的界線,涉及這宗官司的兩篇文章針對的是樓市一個重要課題,作者用嚴謹的方法論證然後提出質疑,有理有據,卻竟然遭控告誹謗,我是當年信報的總編輯,是沒有理由不撐作者的。
有理據的批判 不應是誹謗
事緣於信報在2010年12月16日及17日刊出二篇文章,題為「編樓價?收檔啦!」,及「指數可造市」( 刊B疊「財經分析」,作者為羅耕,即羅家聰),文章指中原地產與城市大學合作編製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指數」)在2010年底政府推出樓市辣招之後,樓市已開始回落,但該「指數」不跌反升,文章作者於是質疑「指數」計算方法有問題,且有「出術」之嫌。
中原地產興訟,被告一方除了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另一就是時任總編輯的我本人。我做了新聞工作這麼多年,主持報紙的評論版和筆政時間也很長,對於判斷評論文章是否誹謗,坦白說,我有相當的把握。在羅耕這兩篇文章被告上法庭之前,過去報紙被「追究」要控告要道歉的報道和評論不知凡幾,兵來將擋,每當有事發生,我都會請教幾位相熟的法律界朋友、自己看書和參考以往審例,「嚇」得多了,應付的經驗自然愈來愈豐富,對誹謗的界線也就有更清楚的認識。
媒體要做到敢言 官非難免
信報過去被政界、商界、金融界威脅要告將官府的個案不少,原因不是編輯工作粗疏,沒有在編務上把好關,而是一個媒體要有影響力,要做到敢言、發揮監督力量,就必須百無禁忌,盡量開拓言論空間,不迴避敏感的題目,不故意扮客觀持平,只要基於事實,有根有據,不管作者的政治立場和價值信仰,即使尖酸刻薄都應該讓它們見報。惟有百家爭鳴,讓不同的觀點互相「駁火」,才會吸引到高質素的作者和讀者。
認識羅家聰多年,知道他是一個認真、有強烈個人見解的作者,因為自信,很多時候得理不饒人,他「出事」的兩篇文章我認為寫得很好,當收到中原的律師信時,我給他的意見是:這怎可能是誹謗。
[陳景祥 齊物論]
有理據的批判 不應是誹謗
事緣於信報在2010年12月16日及17日刊出二篇文章,題為「編樓價?收檔啦!」,及「指數可造市」( 刊B疊「財經分析」,作者為羅耕,即羅家聰),文章指中原地產與城市大學合作編製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指數」)在2010年底政府推出樓市辣招之後,樓市已開始回落,但該「指數」不跌反升,文章作者於是質疑「指數」計算方法有問題,且有「出術」之嫌。
中原地產興訟,被告一方除了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另一就是時任總編輯的我本人。我做了新聞工作這麼多年,主持報紙的評論版和筆政時間也很長,對於判斷評論文章是否誹謗,坦白說,我有相當的把握。在羅耕這兩篇文章被告上法庭之前,過去報紙被「追究」要控告要道歉的報道和評論不知凡幾,兵來將擋,每當有事發生,我都會請教幾位相熟的法律界朋友、自己看書和參考以往審例,「嚇」得多了,應付的經驗自然愈來愈豐富,對誹謗的界線也就有更清楚的認識。
媒體要做到敢言 官非難免
信報過去被政界、商界、金融界威脅要告將官府的個案不少,原因不是編輯工作粗疏,沒有在編務上把好關,而是一個媒體要有影響力,要做到敢言、發揮監督力量,就必須百無禁忌,盡量開拓言論空間,不迴避敏感的題目,不故意扮客觀持平,只要基於事實,有根有據,不管作者的政治立場和價值信仰,即使尖酸刻薄都應該讓它們見報。惟有百家爭鳴,讓不同的觀點互相「駁火」,才會吸引到高質素的作者和讀者。
認識羅家聰多年,知道他是一個認真、有強烈個人見解的作者,因為自信,很多時候得理不饒人,他「出事」的兩篇文章我認為寫得很好,當收到中原的律師信時,我給他的意見是:這怎可能是誹謗。
[陳景祥 齊物論]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