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上周多間內地大型券商被立案調查,令港股一連5日的跌勢加劇。不過,投資者今日可望迎來好消息,原因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召開會議,決定是否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匯豐環球投資管理股票投資董事兼中港區股票投資主管陳淑敏,接受《Money Monday》專訪時預測成事機會極高。她分析指人民幣若成為國際儲備貨幣,將吸引外資增加投資人民幣債券,有助內地政府及企業融資降低成本,利好內地經濟發展,對中資股有正面影響;因此,雖然中資股面臨重重挑戰,惟目前估值已跌至逾12年低位,日後每次大型調整均屬買入機會,尤其看好內房、內地保險、汽車及物流四大板塊。
明報記者 葉創成
雖然人民幣是否獲IMF納入SDR,還有待其執行董事會今日開會最終決定,但IMF總裁拉加德於本月13日已發表聲明稱,IMF一份報告認為人民幣已是「可自由使用」的貨幣,建議將其納入SDR,而拉加德支持該報告的結論,故市場相信人民幣成功獲納入SDR的機會極大。
環球央行或將10%外儲買人幣
一旦獲納入SDR,對內地經濟和人民幣到底有何影響?陳淑敏分析,雖然目前內地貿易及經濟規模佔IMF成員國比例達13%至14%,但在人民幣獲納入SDR成為國際儲備貨幣的第一階段,料人民幣佔SDR貨幣籃子的比例僅約10%,屆時IMF的成員國的中央銀行理論上可在其外匯儲備中買入約10%人民幣資產。她分析,環球央行不只會投資人民幣,而是希望投資人民幣債券以增加回報,惟目前內地債市既不成熟,亦未全面向外資開放,故人民幣納入SDR亦可驅使中央加快內地債市與國際接軌的步伐,屬相輔相成。
根據麥肯錫統計,截至去年6月底內地總債務佔GDP比例高達282%,個別市場人士擔心內地將爆發爆務危機,對中資股後市步步為營。惟陳淑敏分析,由於內地總債務大部分屬人民幣計價的本地貨幣債務,外債佔GDP比例僅8%,內地宏觀經濟指標亦較亞洲金融風暴爆發前的1996及1997年健康(見圖),故此出現類似金融危機的機會不大。
另外,陳淑敏認為,在內地總債務中,大部分屬國企及地方政府債務,而債主則以國有銀行為主,故仍有很大迴旋空間。舉例說,中央於年初曾出台3萬億元人民幣的地方債置換計劃,便是對症下藥解決地方債的問題,她解釋說:「地方政府過往的借貸成本達8厘至9厘,但經過地方債置換後,中央作為擔保人讓地方政府發新債還舊債,此舉大大紓緩了地方政府的財政負債。」
陳又認為,中央除透過地方債置換為地方政府紓困外,近月亦積極發展內地企業債市場,希望從源頭上化解可能出現的債務危機:「目前內地企業融資太依賴銀行,社會融資總量中銀行貸款佔比高達六至七成;美國則是相反,只有兩、三成(企業)依賴銀行貸款,所以中央希望鼓勵企業發行債券或股票融資。我們認為實在有需要這樣做,因為銀行貸款不可能無限期按年增長一成去支持經濟增長。現時內地企業債市場佔GDP比例仍然好低,與美國相差好遠,未來當然要繼續發展。」
鼓勵發債 化解債務危機
換言之,不論內地政府或企業均有頗大發行人民幣債券的融資需要。事實上,財政部於上周五(27日)至下月14日在港發行兩年期人民幣零售國債,息率達歷來最高的3.45厘,高於市場預期,回報更勝不少長年期人民幣定存,正正反映當局願意以較高利息吸引資金認購國債。因此,若人民幣今日獲納入SDR,並且因此成功吸引外國央行及投資者購買人民幣債券,可謂及時甘露,亦可紓緩人民幣貶值壓力。
更重要是,人民幣獲納入SDR後,好事可能接踵而來。中國於2001年12月11日成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加快融入世界經濟體系,經濟增長提速,為中資股帶來2003至2007年的大牛市。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譚新強在今年初曾表示,中國今年有機會加入兩個「金融WTO」,分別是A股獲MSCI納入其新興市場指數及人民幣獲納入SDR,效益可媲美中國於2001年「入世」。
料明年深港通開通 A股入MSCI
雖然「A股加入MSCI」已於6月8日遭否決,並且是觸發中港股市跟着大跌的原因之一,惟若人民幣今日成功獲納入SDR,陳淑敏認為,MSCI明年6月再檢討其新興市場指數的組成時可望納入A股,她解釋說:「目前中國股票市場(包括港股、A股、B股及ADR)是全球最大的新興市場股市,佔比逾四成,當中A股頗具代表性,應該被納入指數。外界關注中央7月在A股救市期間,逾千間上市公司曾停牌,但中證監最近已發表諮詢文件表明在停牌機制上將與國際接軌,故我認為這不應該成為真正阻礙。當然,如何更方便我們這些外資大型基金投資A股?我覺得政府在這方面應該配合。」
內地監管當局若希望增加A股獲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機會,陳淑敏相信,上半年將推出深港通,另外亦可能增加滬港通額度,這些舉措均有利中資股。
MSCI中國指數估值廉 逆向投資增勝算
陳淑敏指出,MSCI中國指數於10月底市盈率市帳率僅1.31倍,較2008年10月金融海嘯時的1.36倍低,更逼近2003年4月SARS期間的1.22倍,屬逾12年低位,可見估值已相當吸引,因此,她認為,日後每逢出現大型調整,均是低吸中資股的好機會。
「投資者若希望在股市賺取超額回報,往往要逆向投資(Contrarian Investing)。展望後市,我們覺得每次當外界對內地經濟前景不樂觀、憂慮人民幣大幅貶值或外圍因素突然轉壞的時候,令市場出現不理性的惡性拋售,此段時間便是我們買優質中資股的時候。MSCI中國指數由9月低位曾反彈逾10%,很多股票更反彈40%至50%。」
(封面故事)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