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本港公私營醫療市場需求嚴重失衡,政府建議私家醫院推出套餐式收費來配合自願醫保計劃,分擔公家壓力;不過,私家醫院聯會認為套餐式收費不可行,因為服務組合及藥費因人而異,套餐計劃亦將增加私家醫院的營運成本。
難控制私醫選藥 另聘醫生增成本
私家醫院聯會會長劉國霖認為,雖然政府建議的醫保計劃基本上足以支付套餐服務,但套餐在實際情况未必「一目了然」,應由病人選擇是否使用額外醫療服務,「如割盲腸,推出3萬至4萬元(套餐)不困難,但病人如同時患心臟病或其他問題,便要多用幾個專科(醫生),很難一仙一毫計算在內」。至於藥費,他說醫院無法控制私家醫生替病人選用什麼藥物,藥物收費或因人而異。
公院擁四成醫生 應付九成病人
目前全港有13間私家醫院,當中七成「掛單醫生」屬非駐院醫生,未必同意套餐式收費,劉國霖擔心推行套餐式收費要額外聘請駐院醫生,增加醫療成本。食物及衛生局長周一嶽回應說,只要市場持續有需求,掛單醫生也會願意做套餐收費,關鍵是與醫院的分帳比例而已,套餐收費簡化行政成本,吸引更多客戶,對醫院也有利。
周一嶽指出,目前本港有六成專科醫生屬私人執業,但只照顧市場上一成使用私營系統的病人,其餘四成公立醫生要負擔本港九成病人,數字反映本港公私營醫療嚴重失衡,希望隨着未來建成的4間私家醫院,可把私營服務量提升30%至40%,做到公營佔八成、私營佔八成病人比例的目標。
至於醫護人手是否足夠應付,周一嶽說,政府正提升護士畢業生數目,以往每年有1000名護士生畢業,今年會增加600人,明年再增400人,將來每年有2000名護士畢業,相信未來3至4年的供應將會足夠。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