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中國6月股災之後,大家目光聚焦在證監會清理市場違規違法的壞分子。其實今次斬斷場外融資的措施,斬斷了很多投機的資金鏈,除了觸發股市急跌,還令各種龐氏騙局提前爆破。其中最為矚目的,是昆明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事件,22萬人共430億元人民幣資金付諸流水。
昆明泛亞 430億人幣付諸流水
泛亞是2010年在雲南昆明成立的有色金屬交易所。泛亞強調自己是在雲南省委、省政府,昆明市委、市政府的指導和監管下合法合規運營。在2013年11月11日至18日,雲南省清整辦組織雲南省金融辦、雲南證監局、雲南銀監局等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和昆明市清整辦,共同組成驗收檢查小組,對泛亞進行了聯合現場檢查驗收。結論是「未發現泛亞違反國發〔2011〕38號、國辦發〔2012〕37號文的相關規定;未發現其開展的委託受託業務違反現行相關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
泛亞的經營有問題,在大陸不是沒有人質疑。有名期貨研究員譚娜在2014年年底發表的報告《中國版龐氏騙局分析—泛亞交易模式之我見》,詳細分析泛亞的經營模式。泛亞給自己的定位,是為金屬交易的買方提供金融服務,同時為國家儲藏金屬保證未來供應。泛亞的安排是透過「日金寶」的理財產品,投資人借錢給貿易商,貿易商買入金屬貨物,然後把倉單抵押給投資人,泛亞承諾投資人按日獲得每日貨物結算價格萬分之三點七五的收益,也稱日金費。這日金費轉換成年化收益,就高達13.68%。
新錢付舊錢委託費 製賺錢假象
譚娜的結論是,泛亞模式是利用新投資人的錢來向舊投資者支付委託日金費,製造賺錢的假象,進而騙取更多的投資。泛亞對資金的需求量是每年增長20%,只要滿足這條件,日金寶集資便長做長有。泛亞的反應,當然是全盤否定報告。市場也缺乏呼應報告的言論。
今年7月開始,投資者不能贖回日寶金資金,騙局終於爆破。到9月21日,過千投資者在北京圍堵中國證監會,事件曝光。到今天,事件還未了結。
泛亞這事件,讓人聯想到2008年的美國馬多夫(Madoff)案件。兩個案件產生原因不一樣,但都是有蛛絲馬迹可尋。馬多夫的龐氏騙局,是美國歷來最大的騙案,受騙客戶4800多個,多是機構投資者,牽涉的資金高達640億美元。馬多夫行騙20年,監管機構懵而不知,最後靠馬多夫兒子向美國證監會舉報,騙局才被揭破。美國人Harry Markopolos曾經在2000、2001和2005年分別向美國證監會報告,認為馬多夫的投資有問題。在1992年至2008年期間,美國證交會曾經因各種原因調查馬多夫的公司,但未有發現他行騙。
從投資管理角度看,長期只賺不賠的投資,回報長期高過無風險回報,十居其九是有問題。只要做一做統計分析,便很容易發現問題。問題是:事不關己,誰會這樣多事去收集資料做分析?監管機構又多重視吹哨者(whistle blower)?大家依賴監管機構把關,但如果監管機構失責,便沒有第二道防火門。
註:大陸多個網站都有登載《中國版龐氏騙局分析—泛亞交易模式之我見》,其中一個是:http://finance.ifeng.com/a/20150922/13987324_0.shtml
[email protected]
御峰理財董事總經理
[陳茂峰博士 峰哥EQ]
昆明泛亞 430億人幣付諸流水
泛亞是2010年在雲南昆明成立的有色金屬交易所。泛亞強調自己是在雲南省委、省政府,昆明市委、市政府的指導和監管下合法合規運營。在2013年11月11日至18日,雲南省清整辦組織雲南省金融辦、雲南證監局、雲南銀監局等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和昆明市清整辦,共同組成驗收檢查小組,對泛亞進行了聯合現場檢查驗收。結論是「未發現泛亞違反國發〔2011〕38號、國辦發〔2012〕37號文的相關規定;未發現其開展的委託受託業務違反現行相關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
泛亞的經營有問題,在大陸不是沒有人質疑。有名期貨研究員譚娜在2014年年底發表的報告《中國版龐氏騙局分析—泛亞交易模式之我見》,詳細分析泛亞的經營模式。泛亞給自己的定位,是為金屬交易的買方提供金融服務,同時為國家儲藏金屬保證未來供應。泛亞的安排是透過「日金寶」的理財產品,投資人借錢給貿易商,貿易商買入金屬貨物,然後把倉單抵押給投資人,泛亞承諾投資人按日獲得每日貨物結算價格萬分之三點七五的收益,也稱日金費。這日金費轉換成年化收益,就高達13.68%。
新錢付舊錢委託費 製賺錢假象
譚娜的結論是,泛亞模式是利用新投資人的錢來向舊投資者支付委託日金費,製造賺錢的假象,進而騙取更多的投資。泛亞對資金的需求量是每年增長20%,只要滿足這條件,日金寶集資便長做長有。泛亞的反應,當然是全盤否定報告。市場也缺乏呼應報告的言論。
今年7月開始,投資者不能贖回日寶金資金,騙局終於爆破。到9月21日,過千投資者在北京圍堵中國證監會,事件曝光。到今天,事件還未了結。
泛亞這事件,讓人聯想到2008年的美國馬多夫(Madoff)案件。兩個案件產生原因不一樣,但都是有蛛絲馬迹可尋。馬多夫的龐氏騙局,是美國歷來最大的騙案,受騙客戶4800多個,多是機構投資者,牽涉的資金高達640億美元。馬多夫行騙20年,監管機構懵而不知,最後靠馬多夫兒子向美國證監會舉報,騙局才被揭破。美國人Harry Markopolos曾經在2000、2001和2005年分別向美國證監會報告,認為馬多夫的投資有問題。在1992年至2008年期間,美國證交會曾經因各種原因調查馬多夫的公司,但未有發現他行騙。
從投資管理角度看,長期只賺不賠的投資,回報長期高過無風險回報,十居其九是有問題。只要做一做統計分析,便很容易發現問題。問題是:事不關己,誰會這樣多事去收集資料做分析?監管機構又多重視吹哨者(whistle blower)?大家依賴監管機構把關,但如果監管機構失責,便沒有第二道防火門。
註:大陸多個網站都有登載《中國版龐氏騙局分析—泛亞交易模式之我見》,其中一個是:http://finance.ifeng.com/a/20150922/13987324_0.shtml
[email protected]
御峰理財董事總經理
[陳茂峰博士 峰哥EQ]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