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問專家:坐唔定≠ADHD 行為塑造練專注(2-8歲)長青網文章

2015年12月0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12月01日 06:35
2015年12月01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問﹕我有一名5歲女兒,念K3,她性格開朗、主動,但卻太活潑了,從小到大,她都難以乖乖安坐椅子上。其實不論學校班主任或興趣班導師,都一致稱讚她天資聰穎,學習能力高,但與此同時,他們都異口同聲指出,女兒專注力薄弱,坐不到10分鐘便動起來,而且很容易分心。為了訓練她的專注力,我安排她學習鋼琴,我發現她樂於在琴鍵上摸索彈奏,但若要她正正經經坐下來按照琴譜練習的話,那怕只是5分鐘,她就已經哭喪着臉。究竟女兒是否有專注力不足的問題?我是否需要帶她去做評估呢?


答﹕

在回答家長是否需要帶女兒去做評估前,我想先簡單說說,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ADHD)的孩子,一般有何表徵。


很多時,家長一見到小朋友「坐唔定」,便會懷疑他們是ADHD,但其實,真正有ADHD的孩子,不一定是「坐唔定」,相反,他們可以表現得很「乖」、很「文靜」,只是好像經常在發白日夢,難以集中精神去聽指令,計劃和組織能力也很弱,以致不時忘記及遺失物件,較多「甩漏」。


文靜也可以是專注力不足

當然有部分ADHD的小朋友的確非常活躍,除了不能夠安坐、無時無刻要跑跳外,他們的行為也往往表現得很衝動,無辦法忍耐輪候,也愛打斷別人的說話,嘴巴要說個不停。


家長在來函中,並沒有特別提及其女兒是否有這些表徵,因此我很難猜說她是否有ADHD。只是,既然學校老師及興趣班導師都一致認為小女孩學習能力高,加上她上課時也樂於投入參與,那麼,我就認為現階段沒有評估的迫切性了。


6歲以下幼童無評估迫切性

事實上,我們一般都不會建議6歲以下的幼童做評估,除非幼童表徵已十分明顯,連幼稚園的學習也應付不到,甚或有情緒失控、經常搗蛋的情况,否則,我們都會建議待小朋友入讀小學後才作正式評估。這是由於幼稚園的學習較輕鬆,盡管幼兒有ADHD,也未必容易被辨識,但升上小學後就不同了,課堂時間較長,功課也較多,如學童有這方面的問題,他們在面對緊湊的學習時,表徵便會很明顯。


我建議家長不妨先透過「行為塑造」策略去改善女兒的專注力問題。舉例練琴,如果並非能力不逮,純粹是缺乏耐性練習的話,家長可以嘗試把要練習的樂章盡量拆成多個小節,只要女兒能夠專心練畢一個小節,便給予獎勵,那怕只是一張貼紙或蓋印,都有助強化她的好行為,最終培養成為習慣。


資料提供﹕協康會教育心理學家姜源貞

文﹕沈雅詩

■歡迎讀者將問題電郵至[email protected],或傳真至2898 2537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