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馮偉華:局長,30本書以外你要知道的事——未來3年的裁員潮長青網文章

2015年12月0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12月02日 06:35
2015年12月02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早前教協會去信邀約教育局長吳克儉,以商討中學面臨的裁員潮及合約教師待遇的問題,惜局方拒絕,只表示「在有需要時再與貴會會面交流」。難道吳局長仍然「堅離地」?局長不知道未來3年共超過十分之一學校因着縮班、自願優化班級結構計劃及「三保」等原因需要面對裁員,有學校甚至有可能要一次過裁減六分之一的教師?


教學質素欠佳

政府推行新高中學制不斷提出理想化的新要求,要求學校處理複雜的學習差異問題,卻竟不增加額外資源,令教學難度及工作量大增。


除缺乏資源,連教學空間也比其他華人地區遜色。現時香港中學教師每周平均授課達26節之高,但中國大陸、台灣及澳門分別只是10至18節、14至20節及16至18節。過多課節令教師失去與學生互動的機會,更遑論是進行教學研究。不少教師訴苦,連最基本的午膳時間也在看管學生、補課、當值等,每天實際只有15分鐘用膳時間。


這種教學實况所帶來的後果,是令教師無時間備課、發展課程、關顧學生,無論對於「精英學生」還是對「弱勢學生」的培育,都極為不利,教學質素臨近「瓶頸」。


落後於形勢的班師比

鄰近的中國大陸、台灣及澳門初中班師比(每班學生與教師的比例),分別由1:2.0至1:4.0不等,而高中則為1:2.5至1:4.3不等。香港貴為國際城巿,班師比卻極為落後,本港現時的情况是「1班初中:1.7位教師」及「1班高中:2位教師」。可是,新高中學制推行至今6年,就算教師的工作量有增無減至透不過氣,教育當局卻仍未有檢討教師人手不足的意圖。教協會初步建議班師比最少優化為初中1:2.0,高中1:2.3。


不務正業 質素進一步下挫

不幸的是,推行新高中學制實施的同時,中學更面臨適齡學童人口下降,步入縮班殺校的寒冬期,我們預計未來幾年將縮減逾2000名教師。在恐慌下,不少中學需安排教師向不同的小學作推廣,以提高學校的知名度,穩住收生,但求逃過縮班殺校之劫。然而這種「拉客」工作,更進一步削減教師投放在教學工作上的精力,最終還是影響教學質素。


教育局為應付中學縮班殺校,先後推出了自願優化班級結構計劃及「三保」政策(保學校、保教師、保實力),原意是紓緩學校的超額教師問題,讓中學教師這幾年得以再次把精力集中在教學上。


然而,這些政策卻有限期,由2016/17學年開始,學校需陸續削減原先獲保留的教師,而這裁員情况至少會持續4年。按理,教育局只要延長學校保留教師的年期,藉此機會檢討班師比,讓這過渡性的縮班潮「軟着陸」,才能真正穩定教育界。


到此,我們不禁問:坐鎮香港教育命脈的局長,任期已過一半,難道除了在外訪乘坐10多小時的機程中看10本書外,就是無視現時教育界、我們的教師、學生的困境嗎?

作者是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會長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