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今屆區議會選舉,泛民和建制都有雙料議員被新人狙擊而失掉議席。埋單計數,泛民議席有所增加,建制議席稍有減少。在建制和左派用之不竭的人力物力下,梁振英的「vote them out」和張曉明的「票債票償」,兩項政治任務不但無法完成,更是輸得頗為難看,對特區政府和中聯辦來說,區選已經失敗,被追究問責遲早發生。
雨傘運動對區選是福是禍,泛民顯得患得患失,選舉期間不但低調處理,被建制對手狙擊抹黑,也沒有奮起還擊。而應運動感召而落區參選的「傘兵」,也沒有大張旗鼓的舉起黃傘,只用地區議題、社區民主、溫柔的力量、新鮮活力的面孔,贏得選民的認同與支持。「傘兵」8人當選,不少更是高票落敗,總得票率超過5%。傘兵大有斬獲,尤其令特區政府惴惴不安。
還記得幾個月前,兩位局長相繼「被辭職」,官場傳出消息,指前公務員事務局長鄧國威的罪名是「沒有做好公務員工作」,前民政事務局長曾德成的罪名是「未做好青年工作」,兩者突然丟官,都與雨傘運動有關。中央怪罪下來,梁振英要找人「祭旗」,兩位局長於是成為了管治無方、民怨四起、社會不安的替罪羊。
區選「傘兵」異軍突起,把不少建制老將打得措手不及,「未做好青年工作」之聲再度響起。負責「青年工作」的官員要人,又紛紛出動,希望約見當選或落敗的「傘兵」。
「我尊貴你卑微」的權力關係
一聽到「未做好青年工作」這幾個字,我就感到頭痛,這是典型的共產黨意識形態和工作手法。「做民主黨派工作」、「做知識分子工作」、「做資本家工作」,跟「做青年的工作」一樣,是我在上你在下、我正確你錯誤、我尊貴你卑微、我大你小,那樣的一種權力關係。「做工作」,無非是透過「談心」、約見、開會,或迫之以力,或誘之以利,或曉之以大義,目的是把他們認為你的錯誤思想糾正過來,回到黨認為正確的道路上。
中共用殘酷的政治鬥爭,把階級敵人鬥垮鬥臭,踩在地上再踏一腳永不翻身,急風暴雨式的運動,目的是清除異己、改變思想。「做什麼人的工作」,說到底,目的沒有什麼不同,無非也是改造思想消除異見,但相對較和風細雨,看起來比較文明,較易受落而已。
所謂「做什麼人的工作」,幾十年來手法或許有所不同,但目的卻沒有根本的分別,不是要聽你說什麼,也不是要吸納你的什麼意見,而是要改變你的思想,要你擁護黨的路線,若最後都不能把你爭取過來,就會把你推到對立面,打成黨的敵人。這套「做工作」的模式,就是體現權力的模式,由延安時期用到今天,其本質沒有絲毫改變。
民政事務局專職青年工作,但局長劉江華的形象太差,被年輕人譏為垃圾桶,敗選超區議席,被網民「熱烈地彈琴熱烈地唱」,露面只會惹起更大反感,只好由專責青年事務的劉鳴煒出手。但劉鳴煒早前「去少次日本,睇少場戲,就可儲首期買樓」的「堅離地」言論,被年輕人開罵至今,開口「着脷」,做青年工作效果大打折扣。
約「傘兵」目的為何?
輪到「80後」的新貴副局長陳岳鵬出場,相對年輕,也較懂得用社交媒體,但一開始就碰個滿鼻子灰,用面書私信約見大坑區當選的楊雪盈:「如果你時間許可,我想約你出來飲杯嘢,傾計(偈)交流一下」,並留下電郵聯絡。如此這般的邀約,似登徒浪子多過副局長,「食檸檬」是意料中事。
楊雪盈的回應,幾句就把楊副局KO得體無完膚:「如果陳副局長想交流對社區看法,不妨晚上到區內小店,與本區居民傾傾偈,相信大家定會踴躍向政府表達意見;若因而能解決困擾此區多年的問題,街坊實會請番你飲嘢。當下我們只想先專注與本區居民溝通,做好上任前的預備。」楊雪盈說得客氣得體,恰如其分,一針見血地說中要害。
包括陳岳鵬在內的官員要人,約見當選落選「傘兵」,真正目的是什麼呢?做青年人的工作?大可不必了,延安時期的經驗和手法,與21世紀的年輕人是完全不同頻道,根本無法溝通。如果擺脫不了我在上你在下的權力關係,多做1萬次「青年人工作」,也只會徒然。
([email protected])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讀者來函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雨傘運動對區選是福是禍,泛民顯得患得患失,選舉期間不但低調處理,被建制對手狙擊抹黑,也沒有奮起還擊。而應運動感召而落區參選的「傘兵」,也沒有大張旗鼓的舉起黃傘,只用地區議題、社區民主、溫柔的力量、新鮮活力的面孔,贏得選民的認同與支持。「傘兵」8人當選,不少更是高票落敗,總得票率超過5%。傘兵大有斬獲,尤其令特區政府惴惴不安。
還記得幾個月前,兩位局長相繼「被辭職」,官場傳出消息,指前公務員事務局長鄧國威的罪名是「沒有做好公務員工作」,前民政事務局長曾德成的罪名是「未做好青年工作」,兩者突然丟官,都與雨傘運動有關。中央怪罪下來,梁振英要找人「祭旗」,兩位局長於是成為了管治無方、民怨四起、社會不安的替罪羊。
區選「傘兵」異軍突起,把不少建制老將打得措手不及,「未做好青年工作」之聲再度響起。負責「青年工作」的官員要人,又紛紛出動,希望約見當選或落敗的「傘兵」。
「我尊貴你卑微」的權力關係
一聽到「未做好青年工作」這幾個字,我就感到頭痛,這是典型的共產黨意識形態和工作手法。「做民主黨派工作」、「做知識分子工作」、「做資本家工作」,跟「做青年的工作」一樣,是我在上你在下、我正確你錯誤、我尊貴你卑微、我大你小,那樣的一種權力關係。「做工作」,無非是透過「談心」、約見、開會,或迫之以力,或誘之以利,或曉之以大義,目的是把他們認為你的錯誤思想糾正過來,回到黨認為正確的道路上。
中共用殘酷的政治鬥爭,把階級敵人鬥垮鬥臭,踩在地上再踏一腳永不翻身,急風暴雨式的運動,目的是清除異己、改變思想。「做什麼人的工作」,說到底,目的沒有什麼不同,無非也是改造思想消除異見,但相對較和風細雨,看起來比較文明,較易受落而已。
所謂「做什麼人的工作」,幾十年來手法或許有所不同,但目的卻沒有根本的分別,不是要聽你說什麼,也不是要吸納你的什麼意見,而是要改變你的思想,要你擁護黨的路線,若最後都不能把你爭取過來,就會把你推到對立面,打成黨的敵人。這套「做工作」的模式,就是體現權力的模式,由延安時期用到今天,其本質沒有絲毫改變。
民政事務局專職青年工作,但局長劉江華的形象太差,被年輕人譏為垃圾桶,敗選超區議席,被網民「熱烈地彈琴熱烈地唱」,露面只會惹起更大反感,只好由專責青年事務的劉鳴煒出手。但劉鳴煒早前「去少次日本,睇少場戲,就可儲首期買樓」的「堅離地」言論,被年輕人開罵至今,開口「着脷」,做青年工作效果大打折扣。
約「傘兵」目的為何?
輪到「80後」的新貴副局長陳岳鵬出場,相對年輕,也較懂得用社交媒體,但一開始就碰個滿鼻子灰,用面書私信約見大坑區當選的楊雪盈:「如果你時間許可,我想約你出來飲杯嘢,傾計(偈)交流一下」,並留下電郵聯絡。如此這般的邀約,似登徒浪子多過副局長,「食檸檬」是意料中事。
楊雪盈的回應,幾句就把楊副局KO得體無完膚:「如果陳副局長想交流對社區看法,不妨晚上到區內小店,與本區居民傾傾偈,相信大家定會踴躍向政府表達意見;若因而能解決困擾此區多年的問題,街坊實會請番你飲嘢。當下我們只想先專注與本區居民溝通,做好上任前的預備。」楊雪盈說得客氣得體,恰如其分,一針見血地說中要害。
包括陳岳鵬在內的官員要人,約見當選落選「傘兵」,真正目的是什麼呢?做青年人的工作?大可不必了,延安時期的經驗和手法,與21世紀的年輕人是完全不同頻道,根本無法溝通。如果擺脫不了我在上你在下的權力關係,多做1萬次「青年人工作」,也只會徒然。
([email protected])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讀者來函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