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何志平:香港將步入無「大佬」時代長青網文章

2015年12月0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12月03日 06:35
2015年12月03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第五屆香港區議會選舉結束。作為佔領運動後的首次選舉,此次選舉透露的很多資訊值得分析與關注。而其中最值得關注的就是諸多政界知名大佬被無名小輩打敗。這再度顯示,香港的「大佬政治」正在終結,香港進入政治人才「換代」的時代,青年人才上升空間打開。


屬於他們的時代正在過去

從此屆區議會選舉結果來看,無論建制派還是泛民主派,落馬的資深政治人物從地區經驗、人脈、資源等各方面來看,都難以挑剔。


何俊仁、馮檢基、陳樹英、鍾樹根、陳雲生都是從1990年代擔任區議員至今,其中何俊仁、馮檢基甚至是一人一票選出的第五屆立法會「超級議員」,但他們全部都是被首度參選人士所打敗。


事實上,香港政治人物老化一直是坊間的話題。回歸前便開始活躍於香港政治、商業舞台上的人已經隨着自然規律漸漸老去,屬於他們的一個時代正在過去。


除了政黨,商界方面——無論是地產商還是其他商人,有影響力的商業領袖也在逐漸退出舞台,由下一代甚至第三代接班,但放眼望去,能夠一呼百應的也已經難覓。而在地方力量,79歲的「新界王」劉皇發今年年中正式退位,終結了其連任35年的鄉議局主席之位。


新陳代謝本是自然規律,但新老交接不是必然「成功」。至少,香港的「大佬文化」就將面臨終止。這不僅僅是因為現存大佬凋零,更是社會的一種潮流——這個社會已經不需要大佬了。


當下最流行的一句話恐怕就是「不代表我」。最早注意到這句話的時間是在去年雨傘運動期間,不少年輕人表達「×不代表我」的想法,比如「學聯不代表我」、「泛民政黨不代表我」等等。


「不代表我」已成潮流

而喧鬧一時的港大副校長風波更是出現各種「不代表我」,諸如「盧寵茂不代表我」、「校委會不代表我」。而最新的「不代表」是4000港大舊生投票反對李國章任校委會主席,而港大舊生至少16萬,其他的一些舊生則表達「這4000人不代表我」。


可見,無論是建制還是反對派,無論是年輕人還是上了年紀的人,「不代表我」已經成為一種潮流。當然,其間年輕人居多。畢竟年輕人一向是蔑視權威的一代。


本次區議會選舉中「不代表我」也很典型,有參選者參選的理由就是不能讓「少數人來代表我」,也有選民質疑跨區空降的人「不代表我哋區」,再次印證「無人代表」主流化。這是否意味着「個人至上」或者說個性化時代到來?擬或是傳統的民意代表、代議政治已經無效?


至少,「無人代表我」已經反映出一個新的變化。這個新變化預示未來的社會將是一個「沒有大佬、群龍無首」的年代,是一個無視體制、無視權威,「我說了才算」的年代。其多元化和散沙化將前所未有。


這正是政府面臨的巨大挑戰。當然,還有議員。明年立法會選舉,誰能夠參透這些「不代表我」群體,誰就有可能勝券在握。


只是,即便是勝選,議員也隨時面臨「不代表我」的「指控」。香港的政治代議,甚至是民主的意義或將面臨新的挑戰。


難怪有人建議區議會的作用與功能應該重新檢討,甚至取締區議會。這可能言之過重,但也不是毫無理由。


作者是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