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陳韜文:區選新聞的盲點和熱點長青網文章

2015年12月0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12月03日 06:35
2015年12月03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區議會選舉平地一聲雷,結果出乎大多數傳媒及評論人意料之外,使很多人大跌眼鏡。首先,沒有太多人預期投票率會有顯著增長,高達史無前例的47%,也沒有預期民主派的議席也有所進帳,比上一屆多拿25席,更想不到「傘兵」也能奪取不少票數,取得8席之多。


新聞人員及論者之所以感到意外,主要是因為他們對時勢的評估及預期跟現在發生的事實大相逕庭。不少人大概認定雨傘運動的鬥爭形式脫離了主流民意,不但運動無功而還,還助長了社會的保守心態,而區選一向講究社區實際的利益,重大抽象的議題則無關宏旨。這是雨傘運動之後第一次區選,建制派已明言要乘勝追擊,加上他們在社區深耕細作的傳統和「蛇齋餅糉」策略的純熟運用,民主派能否守住手頭議席已成疑問,遑論增加議席。參與雨傘運動的年輕人給人的印象是激情勇猛有餘,能否甘於社區默默耕耘也實屬疑問。


從冷處理到如夢初醒

我們首先想問的是為什麼新聞界未能有效報道政治風向,使我們對區選有適當的預期。我想主要的一個原因是,上一次區選報道的總結已為傳媒奉為金科玉律,中間雖有雨傘運動這麼重大的衝擊,還是以不變應萬變的姿態保留舊有的認識,以為主流民意對佔領策略的煩厭等於是市民對民主訴求的認命,低估雨傘運動對民意的激活作用,沒有想到首投選民和一些被激怒的中產選民對選舉的左右作用。


同樣重要的另一原因是政府和建制派對區選的冷處理,害怕宣傳會推高投票率,有利泛民。傳媒出於主動配合,或是因為政府和政界沒有什麼動作,所以也冷淡對待區選。事實上,香港傳媒都是覆蓋全港的,自然覺得地區的政治消息沒有太大的新聞性,而選區太多,也報不了那麼多,結果在競選期間傳媒鮮有報道區選新聞及相關議題,是以箇中形勢的變動和取向,傳媒未能及時向市民通報,以至社會大多數人仍然以舊的認識去推測未來。


隨着區選的結果公布,傳媒和論者才如夢初醒,匆忙就意外的現象大事報道,並試圖找出原因。由於事態有異於預期,所以事情更富新聞性,同時變動確實反映政治的趨向,有其重要性,更值得傳媒和論者注意。在這一階段,傳媒的報道傾向是分析性的,而傳媒的評論和社會評論人的言論都是選擇重要的議題來加以分析。近年,評論界有時給人一種疲憊和萎縮的感覺,但證諸於區選後的評論,評論人尚算活躍,對重要議題也有交代。


雨傘效應與區選分析框架

從眾多報道和評論中看到,一個主要議題是究竟雨傘運動對區選的效應。如果說沒有影響,我們很難說明何以有8個「傘兵」可以短時間落區而能打敗深扎社區的建制派議員,何以不少「傘兵」候選人縱然落敗都取得顯著的票數。從成功率偏低的情况看,如果說雨傘運動有衝擊性的影響,那也會是高估。現在的問題不在於雨傘運動對區選有否激活作用,而是激活作用是否主要透過首投選民的增加而成就的。評論界對有關問題已有一些有根據的看法,我們可以把有關看法當作是假設,有待新聞界及有心人進一步驗證和探究。


另一個問題是我們分析區選的框架是否要重新檢視的問題。很明顯的是我們原來的預期已被現實部分否定,無可避免的要作出相應的修訂,否則下次只會碰更大的釘子。傳媒現在報道了不少的區選個案,有成功的,有失敗的。如果有心人把眾多的個案深入了解,不難找出影響區選結果的方程式,從中可以看到當中有什麼是新的,有什麼是不變的。這裏不是具體探究有關方程式的地方,但就有關報道可以整理出下面這些較為重要的因素:選民成分的變化、選舉宣傳有否分類對待、候選人有否在社區深耕細作、候選人有否表現出服務社群的努力和誠意、票源有否被分薄的可能、鐵票和配票的有效程度、候選人的專業形象、候選人的政治傾向、候選人的本土認同等等。隨着香港形勢的轉變,個別因素所佔的比重和彼此的關係也會變化,我相信只要傳媒和論者深入了解多個個案,理出一套區選政治學是指日可待的事情,這對新聞工作者固然有用,對想知多一點的市民大眾也會有所裨益。


我們如能隨着形勢更新我們對香港區選的分析架構,對將來區選的結果,或者是對明年立法會選舉,以至對香港政治,都應該有一個較為貼近現實的認識。不過要做到這一點,傳媒要克服上述的區選報道的盲點和深入探索有關的熱點。


作者是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研究教授及榮休教授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讀者來函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 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 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 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 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