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人民幣「入籃」(被納入SDR的一籃子貨幣)的重要性,足可媲美2000年中國加入世貿(WTO),標誌着繼貿易強國之後,中國有可能再晉身成為金融強國,並參與重塑全球的金融格局。在入世之前,很多評論認為內地的貿易大門洞開,外國貨湧入,國貨將無法抵擋,從此中國會淪為外國貨的殖民地,國民經濟也因此岌岌可危!結果是中國利用人口紅利打造出一個價廉物美的世界工廠,乘着世貿協議賦予的貿易自由攻陷世界各個市場,令內地的經濟規模不斷壯大,奠下了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基礎。
人幣國際化 風險也國際化
人民幣「入籃」,會否為中國創出另一個奇蹟,把中國推向名副其實的經濟超級強國?一力促成人民幣「入籃」的IMF總裁拉加德在召開執行董事會之後表示,將人民幣納人SDR的決定,是中國經濟融入全球金融體系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它是對中國過去多年來,在改革貨幣和金融體系方面取得的成就的認可。這番恭維話動聽,但沒有道出人民幣「入籃」的重要性。
對中國來說,人民幣「入籃」會令各國央行增加對人民幣的需求,意味着人民幣逐步成為全球主要儲備貨幣,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也對人民幣市場化改革提供了外在壓力,情形一如中國入世迫使內地國企體制要動大手術改革。
過去門戶緊閉 成功躲過危機
然而,當人民幣不斷推進國際化和自由化之際,伴隨而來的將會是更大規模的資本流動,人民銀行要應付國際金融市場的更大波動和風險。資本主義的金融市場始終避不開周期性的金融危機,資產泡沬和金融產品價格的波動,每隔一段時間就要以一場金融危機來加以消解,令市場各個環節重新回復均衡,然後又再醞釀另一場危機。很明顯,中國政府欠缺的正是處理金融危機的經驗。
從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起計,世界金融危機舉其大者先後有1987股災、1997亞洲金融風暴、2008金融海嘯,每次都「傷亡慘重」,中國的金融市場卻可以倖免於難,主因就是因為人民幣尚未完全自由兌換、資本帳也沒有開放,至於中國融入國際金融市場而承受的風險,都以不同方式轉入香港金融市場處理和消化。當人民幣融入國際、內地金融市場逐步開放,中國到底有沒有能力應付金融危機?
[陳景祥 齊物論]
人幣國際化 風險也國際化
人民幣「入籃」,會否為中國創出另一個奇蹟,把中國推向名副其實的經濟超級強國?一力促成人民幣「入籃」的IMF總裁拉加德在召開執行董事會之後表示,將人民幣納人SDR的決定,是中國經濟融入全球金融體系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它是對中國過去多年來,在改革貨幣和金融體系方面取得的成就的認可。這番恭維話動聽,但沒有道出人民幣「入籃」的重要性。
對中國來說,人民幣「入籃」會令各國央行增加對人民幣的需求,意味着人民幣逐步成為全球主要儲備貨幣,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也對人民幣市場化改革提供了外在壓力,情形一如中國入世迫使內地國企體制要動大手術改革。
過去門戶緊閉 成功躲過危機
然而,當人民幣不斷推進國際化和自由化之際,伴隨而來的將會是更大規模的資本流動,人民銀行要應付國際金融市場的更大波動和風險。資本主義的金融市場始終避不開周期性的金融危機,資產泡沬和金融產品價格的波動,每隔一段時間就要以一場金融危機來加以消解,令市場各個環節重新回復均衡,然後又再醞釀另一場危機。很明顯,中國政府欠缺的正是處理金融危機的經驗。
從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起計,世界金融危機舉其大者先後有1987股災、1997亞洲金融風暴、2008金融海嘯,每次都「傷亡慘重」,中國的金融市場卻可以倖免於難,主因就是因為人民幣尚未完全自由兌換、資本帳也沒有開放,至於中國融入國際金融市場而承受的風險,都以不同方式轉入香港金融市場處理和消化。當人民幣融入國際、內地金融市場逐步開放,中國到底有沒有能力應付金融危機?
[陳景祥 齊物論]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