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資料4﹕電郵硬 書信軟長青網文章

2010年10月0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10月07日 05:35
2010年10月07日 05: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收到遠方朋友的信,立即回覆。我罕有這樣的效率,因為,沒有收信已有幾年吧,信箱充塞着的都是些商業信件,尤其是那些推廣和宣傳的,徒然浪費紙張,每日不知有多少棵樹,因為無聊的商業行為和那些沒出息的創意人而被砍掉,可惜。地球變暖,那些無無謂謂的宣傳單張,至少應負一半責任。

電郵雖然方便,但不能和手寫的書信相比。電郵硬,書信軟;電郵是為了最終被刪除,而書信則為了保留;電郵是功能性的,書信則重情感。

不是嗎?看着一個一個跳躍的字符,你便知道寫信的人,多年來仍是一樣的性格。於是他的臉孔又一再浮現腦際,當年的喧嘩笑語、激烈爭辯,都一一再現,讓我好一刻沉溺於回憶,然後啜一口咖啡,享受。

有偉大的溝通者稱號的已故美國總統列根,生平喜歡寫信,在車裏寫,在飛機上寫,他和一個6歲男童通信長達七、八年之久。據說,當年列根每星期寫10封信給國民,相當難能可貴。野史說,他1981年不顧幕僚的反對,寫了一封信給前蘇聯的勃烈日湼夫,而那一封信,據說為結束冷戰埋下了伏筆云云。

寫信而對和平有貢獻,由此知信之為用大矣。人對人的書信,即使在電郵發達的今日,還是不可被取代的。

有朋自遠方來,固可喜;有朋友書信自遠方來,亦可喜。

——摘自吳明林《明報》,〈信〉,2004年09.14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