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發電廠是本港主要碳排放來源,政府計劃到2020年,將核能佔整體發電燃料的比例,由目前的23%大幅提升至50%。中電常務董事藍凌志表示,要達到政府這目標,需要兩座與大亞灣核電廠規模相若的核電廠;若要2020年大增輸港核電,以目前進度未必夠時間,中電會研究是否可以參與南中國的核電項目,由內地核電廠輸電到本港。
研究參與南中國核電項目
藍凌志昨日出席一個核電研究會時表示,大幅增加核能發電的比例是可以達到的,但政府設下的目標,距今只有約10年,未必夠時間在內地重新規劃和發展新的核電廠。他指出,南中國目前有7個已落實的核電項目,中電正研究是否可以參與這些項目,透過這些電廠輸電供港。
境外投資不納資產淨值
浸大香港能源研究中心主任周全浩教授表示,根據兩電與政府簽訂的利潤管制協議,境外的投資項目不能計入資產淨值,換言之,兩電不能透過投資內地核電項目賺取准許回報。他認為,政府大幅調升核電佔整體發電燃料的比例,兩電無法在港投資核電項目,本港的燃煤機組又會陸續被淘汰,相信兩電於2018年的管制協議完結前,會與政府討價還價,修訂延續協議內容,容許將境外供電本港的設施,納入為兩電資產,否則兩電的盈利會大幅下降。
周教授認為,目前無法估計,中電在內地覓地自行興建核電廠或參與現有核電項目,對本港電費的影響,但政府應強制電力公司採用專用的輸電纜接駁香港電網,以保持香港供電穩定。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預料,中央政府未來不會大幅調升核電電價,因為電費高低與國家經濟增長速度有密切關係,又指中國使用核電的主要考慮是具競爭力的價格,安全是次要。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