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高鐵工程經過一番檢討和爭辯,上周終於提出解決方案;工程最新造價估算為844.2億元,超支194.2億元,較原來估算造價650億元高出三成。這筆超支金額,以港鐵計劃向政府派特別股息,政府作為大股東收取這筆特別股息195.1億元,剛好符合超支的金額。
以財技為超支「填氹」
如此挖空心思的安排,明顯是「逼不得已」,因為高鐵工程是由政府委託港鐵處理,項目的擁有人是政府,工程開支必須由政府承擔,但目前的政治氣候,政府不可能直接要求立法會撥款,只能利用向港鐵收取的195.1億元股息從庫房轉為替高鐵超支「填氹」。明明是以財技安排應付這場危機,但公布這個方案時港鐵仍堅決否認,如此閃縮,完全缺乏誠意和面對困境的勇氣,令人失望。
無論如何,追加預算後港鐵應有足夠資金應付工程,政府則為844.2億元開支封頂,再出現額外支出就由港鐵承擔,好向立法會有所交待。經過這一輪努力,高鐵料可在2018年第三季完工。
問題解決終於有了曙光,但到底這項世紀大工程為何淪落到如斯地步?政府和港鐵哪一方要負起主要責任?政府和港鐵原計劃在工程完成後才把責任問題交付仲裁,然而運輸及房屋局長張炳良和港鐵候任主席馬時亨上周六出席一個電台節目時, 卻先就此來了一次短暫交鋒; 馬時亨認為不應把所有責任推給港鐵,因為政府負責監督;張炳良則表示,高鐵有幾百個工程師負責監督承建商,政府只有40多人負責監督工作,言下之意,是監管工程的責任主要應由港鐵負責。
現在談「責任誰屬」也許不是時候,但兩大負責人先交鋒,公眾不妨回顧高鐵工程的來龍去脈,看看政府和港鐵各自犯了什麼「致命」錯誤,導致出現目前局面。
為求上馬 估價不切實際
政府為求工程可以上馬,避免在立法會爭取撥款時遇上太大阻力,在造價方面一再「壓價」。2009年4月港鐵預計高鐵撥款需980億元,因「輿論譁然」,同年港鐵把估算下調至近800億元。現在看來,這兩個估價其實跟現在追補之後造價844.2億元更貼近。經一輪討價還價,最終高鐵造價拍板為650億元。不切實際為求在議會撥款過關,也許令高鐵難逃超支的宿命。
既想「慳錢」,但工程由港鐵營運,政府卻沒有相關的專業團隊監督,似已埋下今日危機的伏線。
[陳景祥 齊物論]
以財技為超支「填氹」
如此挖空心思的安排,明顯是「逼不得已」,因為高鐵工程是由政府委託港鐵處理,項目的擁有人是政府,工程開支必須由政府承擔,但目前的政治氣候,政府不可能直接要求立法會撥款,只能利用向港鐵收取的195.1億元股息從庫房轉為替高鐵超支「填氹」。明明是以財技安排應付這場危機,但公布這個方案時港鐵仍堅決否認,如此閃縮,完全缺乏誠意和面對困境的勇氣,令人失望。
無論如何,追加預算後港鐵應有足夠資金應付工程,政府則為844.2億元開支封頂,再出現額外支出就由港鐵承擔,好向立法會有所交待。經過這一輪努力,高鐵料可在2018年第三季完工。
問題解決終於有了曙光,但到底這項世紀大工程為何淪落到如斯地步?政府和港鐵哪一方要負起主要責任?政府和港鐵原計劃在工程完成後才把責任問題交付仲裁,然而運輸及房屋局長張炳良和港鐵候任主席馬時亨上周六出席一個電台節目時, 卻先就此來了一次短暫交鋒; 馬時亨認為不應把所有責任推給港鐵,因為政府負責監督;張炳良則表示,高鐵有幾百個工程師負責監督承建商,政府只有40多人負責監督工作,言下之意,是監管工程的責任主要應由港鐵負責。
現在談「責任誰屬」也許不是時候,但兩大負責人先交鋒,公眾不妨回顧高鐵工程的來龍去脈,看看政府和港鐵各自犯了什麼「致命」錯誤,導致出現目前局面。
為求上馬 估價不切實際
政府為求工程可以上馬,避免在立法會爭取撥款時遇上太大阻力,在造價方面一再「壓價」。2009年4月港鐵預計高鐵撥款需980億元,因「輿論譁然」,同年港鐵把估算下調至近800億元。現在看來,這兩個估價其實跟現在追補之後造價844.2億元更貼近。經一輪討價還價,最終高鐵造價拍板為650億元。不切實際為求在議會撥款過關,也許令高鐵難逃超支的宿命。
既想「慳錢」,但工程由港鐵營運,政府卻沒有相關的專業團隊監督,似已埋下今日危機的伏線。
[陳景祥 齊物論]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