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港新股冷清 逾一成認購不足 散戶寧炒殼股 大型新股「冇人吼」長青網文章

2015年12月0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12月08日 06:35
2015年12月08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今年本港新股集資額將穩奪全球首位,惟揭開面紗後,實際情况卻不如數字表面般風光。今年至今72家主板新股中,有多達10家出現公開發售認購不足,佔比超過一成,其中絕大部分在下半年出現,而且不乏大型新股如錦州銀行(0416),僅獲4%認購屬近年罕見。


明報記者 尉奕陽

有證券分析員表示,近期市况未見大旺,新股表現一般,估值較高下,貿然認購大型新股全數獲派貨風險大增,減低投資者用孖展認購意欲,散戶寧願捧場小型新股甚至「啤殼股」,並斷言新股認購需要很長時間才可重燃熱烈氣氛。


錦州銀行公開發售僅4%認購

回顧今年新股公開認購市場,踏入下半年,湧現大量公開認購不足個案,到上周五止已佔全年13%。今年的新股公開認購部分認購不足的數目,雖然相比2014年的18宗只屬「小巫見大巫」,但是因為今年的個案中,出現較多如中國通號(3969)、青島銀行(3866)及錦州銀行等大型上市集資案例,因此實際情况遠較去年嚴重。


在今年芸芸個案中,錦州銀行公開發售只有4%認購,締造今年最低紀錄,只比2012年永達汽車(3669)的2.85%及2011年國電科環(1296)的1.39%低認購率稍好,但仍過去3年多家來港上市的城市商業銀行中,認購反應最差的一家。


耀才證券(1428)執行董事兼高級市務總監郭思治認為,在市場走勢欠佳之際,市面的內地銀行市盈率低至4至5倍,股息率逾6厘者多的是,但是在預見明年增長欠奉,加上運用孖展認購全部獲派貨的風險大增下,他反問:「投資者何來有興趣認購城市商業銀行?」

郭思治表示,就算該等公開認購不足的股份,貨源盡在國際配售的投資者手上,股價未必跌太多,但亦不見會大升。當前市况因為較多大型新股出現公開認購不足,他相信新股需要較長時間才重燃旺盛場面,只有個別具話題性的小型新股才會獲追捧。


中資投行:承銷新股 首重有人「包銷」

有中資投行高層亦坦言,現時承銷團推出新股,首要考慮是是否有足夠機構投資者「包銷」,甚至願意擔任基礎投資者,「以前散戶認購夠熱烈,可以反過來帶動配售反應,但家(對公開發售)都無乜期望。」


第一上海首席策略師葉尚志則稱,新股認購反應熱烈與否,視乎氣氛及是否市場熱炒的概念股份而定。在當前新股表現一般,就連細價新股表現也見反覆下,若市面有太多選擇時,已預見會出現如錦州銀行公開認購不足額的情况。他亦認為,今年港股市場大幅波動,加上投資者關心加息會提高資金成本,亦會影響到投資者「入飛」認購新股的意欲。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