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黃任匡:畀香港人唞吓長青網文章

2015年12月0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12月09日 06:35
2015年12月09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坊間稱為「網絡23條」的《2014年版權(修訂)條例草案》恢復二讀,在社會中引爆了一輪反對浪潮。草案內容佈滿陷阱,處處漏洞,很可能將會限制市民的創作空間及言論自由。


反智論述 轉移視線

誠然,任何知識型經濟體之中,社會對版權的尊重和保障,對於創意工業的發展十分重要。但肚子餓不等於要飢不擇食。何况,香港現時的侵犯版權情况究竟有多嚴重?問題有多迫切?以致政府認為必須「霸王硬上弓」,在現時民意強烈反彈的形勢下一意孤行,堅持要通過一個不完善,兼且極為落後的修訂草案,讓社會出現更大的動盪?當局不嘗試從這個技術和務實的角度說服市民,卻只懂「出口術」要求議員切勿拉布,將討論簡化成政治爭拗,企圖轉移視線。


而民間的憂慮當然並非毫無根據。即使政府官員一再重申,條例提供的豁免足以保障言論和創作自由,但所謂的「安全港」規條模糊不清,亦未能根據國際間普遍採用的「公平使用」提供開放式豁免,卻是鳥籠式的逐點豁免。在近年瀰漫白色恐怖的低氣壓下,市民當然會感到無比憂慮。


政府當局一方面未能闡述修例理據,另一方面條例草案本身又漏洞百出。難怪反對的民意與日俱增,網上組織發起的聯署人數更迅速高達23萬人。


不屑解畫 疑竇重重

知識產權署署長梁家麗表示,明白版權修訂條例議題相當複雜,未來會安排相關宣傳及推廣工作。可笑吧?宣傳及推廣工作不在推出草案之前做,也不在爭議最熱烈的時候做,卻要等草案通過後的「未來」。究竟是政府認為港人民智未開,不足以明白條例的複雜性「講都嘥氣」?還是政府要貫徹「大膽為官」的理念,繼續視民意如浮雲?


既然政府不屑向市民解畫,香港人對政府亦欠缺信心,修例亦明顯未在社會取得共識,版權條例修訂理應擱置。反正這兩年社會亦經歷多番不同爭拗,正是休養生息之時。


未得共識 理應擱置

還記得,筆者當年從醫學院畢業,躊躇滿志,空懷着一腔熱血想要盡展所學。犯了許多年輕醫生常見的毛病,往往忽視病人的整體情况,一味聚焦某一病症,甚至某一器官,提出許多的治療方案,妄圖一蹴而就,藥到病除。可幸,筆者工作的醫院有很多功力深厚、富有經驗的資深前輩,教曉我們要做到「全人醫治」(holistic care),事情要分緩急輕重。很多時候,過於密集的檢查和治療可能為病人反而造成身體上的負擔。因此在醫治最危急的病灶之後,處理較次要的問題之前,讓病人身體休息,也是很重要的。


「唔好搞咁多嘢住,畀個病人唞吓先」。正是讓當年初出茅廬的筆者醍醐灌頂的智慧之言。醫人如是,治國亦然。老子所提出的「無為而治」並非真正的無為,而是在適當的時候與民休息,韜光養晦。


梁振英政府卻偏偏反其道而行。不單揚言要「適度有為」,還氣焰囂張的在版權修訂條例草案恢復二讀之時,挖出本來毫不相干的創科局拉布新仇舊恨,一副「你奈我何」的嘴臉,挑撥社會矛盾。政府更在即將二讀的當下,生怕爭議不夠熾烈,明言下一階段將考慮對侵權網站進行司法網絡封鎖,進一步引發輿論憂慮。港人日後可能與內地網民一樣,需要「翻牆」上網了。


唉。尊貴的政府官員,請你們「唔好搞咁多嘢,畀香港人唞吓」,可以嗎?


作者是杏林覺醒成員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讀者來函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