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興建中的中環灣仔繞道工程,本報記者耗時接近兩個月的偵查報道,有足夠理由懷疑有人把建築廢料「膨潤土」直接排入維多利亞港,數量估計多達兩萬立方米,造成嚴重污染。同樣值得關注的是,政府部門對工程的監管形同虛設,更有可能出現部門巡查之前,地盤事先獲得「通水」以便因應的情况。此事涉及懷疑污染維港,性質十分嚴重,政府部門是否克盡厥職或存在不當不法情事,當局應該嚴查向公衆交代,並須追究造成污染的責任。
膨潤土處理不當
記者從三方面印證
據專家介紹,「膨潤土」是一種建築廢料,排入海中會減低水中氧氣,容易導致海中生物死亡。若繞道工程直接把「膨潤土」排入維港,是嚴重污染,對市民可能帶來影響,例如渡海泳接觸到或有皮膚病,吞入腸胃或進入眼睛會引起不適等。按合約規定,承建商挖出「膨潤土」之後,要在地盤範圍處理,與乾土混合,再運到指定填料庫棄置。
本報記者歷時近兩個月偵查,從三方面獲得資料:一是有份參與工程的消息人士向記者提供相關情况;二是目測發現,包括記者觀察了13日,目睹地盤有多條喉管懷疑在維港排污,使海水變色及出現沉積物,另外在地政總署的高空照片顯示,泥黃色沉積物集中在渠口溢出避風塘,海面變得渾濁;三是記者分兩次抽取該處海水樣本,交由理工大學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副教授勞偉雄做測試,結果雖然不能百分之百確定涉及「膨潤土」,但是認為屬於建築廢料機會很大。因此,綜合消息人士報料、13日觀察和化驗測試的資料,有理由懷疑該處地盤有人把「膨潤土」直接卸棄在維港。
涉及監管該處地盤的政府部門包括路政署和環保署,其中路政署表示委託負責監督的顧問公司,從未提及承建商在「膨潤土」處理和海泥卸置有異常;環保署則說巡查了87次,並有抽取水樣本化驗,未發現異常情况,云云。可以說,路政署和環保署都不知道有事。然則,昨日本報報道有照片顯示,地盤環保缸有喉管把奶白色液體排入維港,而從空中照片所見,地盤近銅鑼灣岸邊明渠位置,海水被染至泥黃色等情况,又是怎麼一回事,莫非都屬正常?對此,路政署和環保署有必要詳細交代。
維港是水質管制區,對水質有嚴格規定,不可有令人不快的氣味、變色和沉積物。根據《水污染管制條例》,任何人把污染物排放入水質管制區都屬於刑事罪行;按中環灣仔繞道工程出現的情况,執法部門必須跟進,以確定是否涉及違法行為。
本報記者耗時約兩個月偵查,幾可確定中環灣仔繞道工程涉及懷疑不當,以至違法情况。對維港造成污染,政府部門以「並無異常」恐怕不能搪塞過去,特別是環保署巡查了87次,又抽驗過水辦,卻未發現問題。除非環保署詳細交代監察做法,令公衆認為切實有效,否則若與記者偵查的發現比較,本報報道揭示的情况顯得更確實和可信。
部門否認通風報信
地盤知悉記者查詢
其實,記者在採訪過程中,發現一些「異常」情况。首先,有參與工程的消息人士透露,涉事地盤每逢有政府部門人員巡查(包括環保署人員),管理層事前都知悉,會提示前線人員應對,例如收起懷疑違規設施、暫停懷疑違規工序等。對此,路政署和環保署都否認「通水」之說,其中環保署強調執法人員巡查是突擊方式,事先不會通知任何人。政府部門與消息人士說法不同,傳媒無法確定哪一個屬實。不過,記者上月8日向環保署發出電郵,查詢正確處理「膨潤土」的方法,及有關過去違例個案數字,內容並未提及針對任何地盤和投訴;但是兩日之後,消息人士向記者通報,中環灣仔繞道工程多個地盤已經知道《明報》正在調查有關「海上傾倒膨潤土」的事,並提醒工人小心處理。
若消息人士所說屬實,則事態十分詭異;若非政府部門有人向地盤通報情况,中環灣仔繞道工程的地盤怎麼會事先知道記者籠統查詢處理「膨潤土」的方法?因此,巡查之前的「通風報信」,是否如部門官方所說絕無其事,難免使人有合理懷疑。以往警方對色情場所採取掃黃行動,時有害群之馬事前向色情場所「通水」,此乃涉及貪污腐敗的刑事罪行;設若政府部門對工程的監管發生類似事態,則影響不僅是讓色情販子逍遙法外那麼簡單,而是生態環境可能遭到破壞,更嚴重是會危及公衆健康和安全。由於事態嚴重,政府應該徹底查究,防止政府部門有人有不當不法行徑,損害公衆利益。而環保署昨表示已展開調查,查核相關紀錄及監測報告,是正確的第一步。
歡迎回應 [email protected]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