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目前爭拗各方都清楚,TSA(全港性系統評估)是千禧教改決策階層為照顧在12年普及教育前景下,用以衡量基礎教育投資的學習成效,應付公眾問責而設計的其中一種機制。一項初步集中評估全港小一至中三學生學業能力的「基本能力評估」(BCA),2002年6月初率先在34所小學進行試驗。
「基本能力評估」的兩個部分
當時官網介紹「基本能力評估」,包括「學生評估」及「系統評估」兩部分。評估範圍先設定為中英數學3科,內容和範疇以各科新課程指引核心要求為基礎。
「學生評估」(SA)會在小一至中三各級實施,主要以網上學科進度評估形式進行。功能是為學校提供一套有效的校內學習評估工具,再由學校按學生需要,配合其他多元校內評估模式進行,幫助診斷學生在3科不同範疇的學習表現,找出強項和需要改善的地方,以便為學生提供適切的校本輔導和支援。
「系統評估」現稱為「全港性系統評估」(TSA),在小三、小六及中三級別實施,是全港統一執行的評估,其功能是幫助政府了解各學校在3科主要學習範疇是否達至「基本水平」,促使學校結合評估數據與發展需要,制訂改善學與教成效的計劃。
「學生評估」及由它擴展而成的促進學習評估資源庫,由局方委託考評局負責推行,於2003年6月開始介紹到全港小學使用,並在2004年開始推廣到中學。至於整套「系統評估」的施行日期,小三、小六、中三分別為2004年、2005年、2006年年中。
簡而言之,學校配合3科課程指引學習要求,正常在課堂分段施教,學生不定時在校或在家登入考評局為支援「學生評估」所設計的題目庫——「網上學與教支援」(WLTS),就已學習的單元進行網上「評估」。學校及教師可以根據平台所提供的個人及班級、在不同的學習範疇強弱數據,作出相應的跟進輔導及教學改進。學生更可以透過平台的覆檢,了解自己的學習進度和水平,慢慢建立學習自信和動機。同時,也會熟悉未來公開性「系統評估」的題型和考核要求。
理論上做好校內課堂教學和常規測評,再善用WLTS系統對照學生與基本能力要求的差距,進行教學調適和跟進輔導(例如加強閱讀和口語能力),學生有充分適應去接受公開評估,應毋須附加其他形式的額外操練,可說是頗為簡單完整的評估架構和規劃,也就是官方所說的「低風險考核」。
主導教改的官僚和專家,堅持專業層面的判斷,認為TSA這一套機制既可以讓局方普查學校在課改體制下的教學效能,又可甄別學習失效的範疇和程度,兼且有及早預警和保底的功能。所以,要廢除其中一個階段的TSA或全面取締、不向學校發放評估細節、降低出題的難度、抽樣考核、隔年考核,這些「優化建議」,都有別於當日設計者的專業考量,基本上是要TSA自廢武功,也可理解侯教授這兩個月來何以不停苦口婆心仍只賺得「罵名」。
「學生評估」或可解困 吳克儉未觸及
閱覽個多月來的報道和評論,連帶吳克儉局長在11月18日立法會議相關主題答問,似未有觸及在文首介紹過整個BCA機制另一主要組成部分——「學生評估」(SA)這項有機會為TSA解困的相關環節。如果一如目前吳局長在巨大「民意壓力」下的辯解,強調TSA的目標主要是查考學生3科的學習成效,單單推動「學生評估」(SA)和鼓勵善用「網上學與教支援」(WLTS)系統已很足夠。累積一定數據,也能為受資助的中小學教學效能「驗身」。
根據手頭當時的剪報,除了官方委約考評局設計的WLTS系統外,2004年中大營運的「香港學校網絡」與一家網絡企業合辦「eng-class」網上課程,對應「基本能力評估」(BCA)推出模擬測試,該計劃當時已吸引150所中小學參加。
2006年,還有由理大SMILE Technologies Ltd.及一間教育圖書公司合作,推出互動學習及評估系統,由電腦批改功課,分析學生整體及不同範疇的能力,更包括讀寫聽講能力評估,作針對性個別輔導,使學校能預測學生的表現,從而作出針對性輔導。集團行政總裁指出,為催谷學生表現,學校通常會買坊間補充練習,不過練習欠彈性和互動,也不能為學生解題;平台就可以「教到邊做到邊」,而透過分析全校學生的整體成績,可預測學生在TSA的表現,從而商討對策改善學生的弱項。
我想,10年前這幾個針對BCA評估的官民學習平台,已具個性化學習功能,可作網上批改和分析評估成果,讓「督導者」掌握水平、跟進輔導,在資訊科技教育上可說已很有價值。若能加上多元學習形式和向家長匯報「用家」練習進度的模組,更能照顧學生及家長的需要。
香港政府千禧年開始花上百億去推動資訊科技教育,但只產出少部分學校「樣辦案例」和幾份中期報告,學校層面仍未出現廣泛網上學習的風氣,甚至很多學校抗拒太多試驗計劃。
反而一項可以不經意讓「全民體驗」的資訊科技教育機會,卻輕輕放過,一如「8萬5建屋政策」悄悄無疾而終(所以在目前TSA爭拗中,看不到考評局有任何角色)。
重推優化WLTS會是出路
不知有關部門是有心無力,還是有力無心,讓家校只會繼續鍾情傳統紙媒操練,而不懂「升呢」現代網媒。同時,政府不敢觸碰傳統紙媒練習產業,卻又未盡力盡心扶持電子學習產業,令人懷疑政府推動電子化教學的決心和能力。
為維持BCA體系的完整性,還原以學生評估為主體的設計,保存和發展政府已投資的信息資產,為學校建構全面的學科題目庫,推動全民網上學習,為學生擺脫單一紙媒操練的困局,減少學校對副科、術科學習機會的干擾,以至逐步取消TSA,重新推動和優化WLTS,會是一種出路,也是各持份者可以理性討論的課題。
作者是學生家長、教育行政人員
「基本能力評估」的兩個部分
當時官網介紹「基本能力評估」,包括「學生評估」及「系統評估」兩部分。評估範圍先設定為中英數學3科,內容和範疇以各科新課程指引核心要求為基礎。
「學生評估」(SA)會在小一至中三各級實施,主要以網上學科進度評估形式進行。功能是為學校提供一套有效的校內學習評估工具,再由學校按學生需要,配合其他多元校內評估模式進行,幫助診斷學生在3科不同範疇的學習表現,找出強項和需要改善的地方,以便為學生提供適切的校本輔導和支援。
「系統評估」現稱為「全港性系統評估」(TSA),在小三、小六及中三級別實施,是全港統一執行的評估,其功能是幫助政府了解各學校在3科主要學習範疇是否達至「基本水平」,促使學校結合評估數據與發展需要,制訂改善學與教成效的計劃。
「學生評估」及由它擴展而成的促進學習評估資源庫,由局方委託考評局負責推行,於2003年6月開始介紹到全港小學使用,並在2004年開始推廣到中學。至於整套「系統評估」的施行日期,小三、小六、中三分別為2004年、2005年、2006年年中。
簡而言之,學校配合3科課程指引學習要求,正常在課堂分段施教,學生不定時在校或在家登入考評局為支援「學生評估」所設計的題目庫——「網上學與教支援」(WLTS),就已學習的單元進行網上「評估」。學校及教師可以根據平台所提供的個人及班級、在不同的學習範疇強弱數據,作出相應的跟進輔導及教學改進。學生更可以透過平台的覆檢,了解自己的學習進度和水平,慢慢建立學習自信和動機。同時,也會熟悉未來公開性「系統評估」的題型和考核要求。
理論上做好校內課堂教學和常規測評,再善用WLTS系統對照學生與基本能力要求的差距,進行教學調適和跟進輔導(例如加強閱讀和口語能力),學生有充分適應去接受公開評估,應毋須附加其他形式的額外操練,可說是頗為簡單完整的評估架構和規劃,也就是官方所說的「低風險考核」。
主導教改的官僚和專家,堅持專業層面的判斷,認為TSA這一套機制既可以讓局方普查學校在課改體制下的教學效能,又可甄別學習失效的範疇和程度,兼且有及早預警和保底的功能。所以,要廢除其中一個階段的TSA或全面取締、不向學校發放評估細節、降低出題的難度、抽樣考核、隔年考核,這些「優化建議」,都有別於當日設計者的專業考量,基本上是要TSA自廢武功,也可理解侯教授這兩個月來何以不停苦口婆心仍只賺得「罵名」。
「學生評估」或可解困 吳克儉未觸及
閱覽個多月來的報道和評論,連帶吳克儉局長在11月18日立法會議相關主題答問,似未有觸及在文首介紹過整個BCA機制另一主要組成部分——「學生評估」(SA)這項有機會為TSA解困的相關環節。如果一如目前吳局長在巨大「民意壓力」下的辯解,強調TSA的目標主要是查考學生3科的學習成效,單單推動「學生評估」(SA)和鼓勵善用「網上學與教支援」(WLTS)系統已很足夠。累積一定數據,也能為受資助的中小學教學效能「驗身」。
根據手頭當時的剪報,除了官方委約考評局設計的WLTS系統外,2004年中大營運的「香港學校網絡」與一家網絡企業合辦「eng-class」網上課程,對應「基本能力評估」(BCA)推出模擬測試,該計劃當時已吸引150所中小學參加。
2006年,還有由理大SMILE Technologies Ltd.及一間教育圖書公司合作,推出互動學習及評估系統,由電腦批改功課,分析學生整體及不同範疇的能力,更包括讀寫聽講能力評估,作針對性個別輔導,使學校能預測學生的表現,從而作出針對性輔導。集團行政總裁指出,為催谷學生表現,學校通常會買坊間補充練習,不過練習欠彈性和互動,也不能為學生解題;平台就可以「教到邊做到邊」,而透過分析全校學生的整體成績,可預測學生在TSA的表現,從而商討對策改善學生的弱項。
我想,10年前這幾個針對BCA評估的官民學習平台,已具個性化學習功能,可作網上批改和分析評估成果,讓「督導者」掌握水平、跟進輔導,在資訊科技教育上可說已很有價值。若能加上多元學習形式和向家長匯報「用家」練習進度的模組,更能照顧學生及家長的需要。
香港政府千禧年開始花上百億去推動資訊科技教育,但只產出少部分學校「樣辦案例」和幾份中期報告,學校層面仍未出現廣泛網上學習的風氣,甚至很多學校抗拒太多試驗計劃。
反而一項可以不經意讓「全民體驗」的資訊科技教育機會,卻輕輕放過,一如「8萬5建屋政策」悄悄無疾而終(所以在目前TSA爭拗中,看不到考評局有任何角色)。
重推優化WLTS會是出路
不知有關部門是有心無力,還是有力無心,讓家校只會繼續鍾情傳統紙媒操練,而不懂「升呢」現代網媒。同時,政府不敢觸碰傳統紙媒練習產業,卻又未盡力盡心扶持電子學習產業,令人懷疑政府推動電子化教學的決心和能力。
為維持BCA體系的完整性,還原以學生評估為主體的設計,保存和發展政府已投資的信息資產,為學校建構全面的學科題目庫,推動全民網上學習,為學生擺脫單一紙媒操練的困局,減少學校對副科、術科學習機會的干擾,以至逐步取消TSA,重新推動和優化WLTS,會是一種出路,也是各持份者可以理性討論的課題。
作者是學生家長、教育行政人員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