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楊志剛:寫好中國故事長青網文章

2015年12月1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12月10日 06:35
2015年12月10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習近平上台不久後就提出了這個重點工作。此非中國特色,全世界政府都在講好故事,傳播好聲音。美國是軍事、科技、經濟、外交超級強國,連講故事都超強。中國雖然以4000年文化的功力來委婉表白,奈何人家就是不信中國故事。為何如此,值得探討。


美國人講故事的核心內容是自由民主、公平公義。但在讓人神往的動人故事背後,是連篇假語謊言。美國竊聽了全世界,連盟友都不放過,但卻惡人先告狀,不斷指控中國黑客竊取美國公司資料;美國在國內持續侵犯黑人民權,在國外又維護其中東傀儡違反人權,然後以神聖面目不斷指控中國的人權紀錄。


動人美國故事背後 是連篇假語謊言

世界近代史上最血腥的故事,就是由美國編劇和執導,全球播演的「伊拉克藏有大殺傷力武器」宣傳劇。小布殊為了美國利益和自己連任的個人私利,炮製虛假情報,誤導全球,為入侵伊拉克作國際輿論鋪墊。美國和加拿大兩地大學一項聯合調查,結論是美國入侵伊拉克造成逾50萬平民死亡,大部分是婦孺。事隔12年,英國前首相貝理雅終於在月前為入侵伊拉克公開道歉,並歸咎於情報欠準。事實上他當年明知情報是虛構的,而非情報欠準。道歉又如何?50萬平民死亡、百萬家庭家破人亡如何討回公道?入侵伊拉克間接造成的伊斯蘭國恐怖活動如何解決?但是元兇美國卻還是連承認錯誤也不屑。是國際上大面積的不公不義。


孔子學院的死亡之吻

美國到處窮兵黷武,卻被視為公平公義的化身;中國只是想國富民強,維護主權,卻被描述為人權侵犯者和亞太地區和平破壞者。連帶小部分香港年輕人,都嚮往美國,抗拒國家。這個客觀事實,更值得探討。


就以「孔子學院」為例。國家在全球126個國家成立孔子學院,以推廣漢語和傳播中國文化,性質上和英國文化協會差不多,主要分別是孔子學院附設於海外大學,而英國文化協會則獨自運作。但孔子學院多處被封殺。去年9月及10月,美國芝加哥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分別宣布與孔子學院停止合作。今年6月,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亦關閉了該大學的孔子學院 。


香港亦難逃孔子學院的死亡之吻。上月香港教育學院遴選副校長,而被校方推薦的唯一候選人劉駿,卻在最後關頭退出遴選,令校方要重新啓動全球遴選工作。該候選人臨陣退出的原因,就是因為他現職是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孔子學院總監。他這項「罪名」曝光後, 隨即被外界質疑他與內地關係密切,引起教院師生非議,最終以退出遴選收場。


領導人重視宣傳 國家大力投放資源

孔子學院只是「講好中國故事」中的一個環節。習近平上台後,曾經多次就中國的國際宣傳工作發表重要談話。繼「中國夢」和「說好中國故事」後,於2014年8月習總再度就國際宣傳發聲,強調要「打造一批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建成幾家擁有強大實力、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的新型媒體集團」。


國家領導人如此重視宣傳,具體執行的班子當然不會怠慢。事實上,國家在近幾年大力投放資源在宣傳機器的硬件。新華社經過急劇發展,現已在全世界設有約200間分社,可與路透社、美聯社、法新社等國際通訊社媲美。中央電視台國際頻道的中英文新聞廣播,亦可比美國的CNN和英國的BBC。電台方面,《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直至去年,已有逾40家海外華語廣播機構加入其全球華語網。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的駐外記者和海外節目製作室遍佈70多個國家,連同中央電視台,已完成覆蓋全球的新聞網絡。中國外文局轄下的10家外語出版社,每年以20種語言出版4000多份對外刊物。


除了擴充本身的宣傳網絡之外,宣傳部亦愈來愈多借用海外報刊來增強宣傳,例如經常在《紐約時報》等海外權威報章刊登中國觀點文章。


國家在對外宣傳、公民外交、文化外交和爭取國際話語權的資源投放總共多少?這方面沒有官方的數字。美國權威刊物《外交事物》近期一篇評論文章估算國家每年投資約100億美元於提升軟實力的工作,範圍包括媒體、出版、教育、藝術、運動等。


為何國際話語權仍處劣勢?

為何在投放了如此龐大資源之下,中國的國際話語權依然處於劣勢?

投入的是天文數字,回報卻差強人意。這方面的落差,國內的分析與西方的分析自有不同。國內的分析可以用中宣部部長劉奇葆的言論來說明。他認為面對中國不斷壯大,「國際有一些人總是戴着有色眼鏡看中國,以中國威脅論、資源掠奪論、和中國崩潰論等論調描黑中國」。


西方論者,則以「軟實力」概念來解釋中國的話語權為何蒼白無力。軟實力的概念是由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提出。軟實力就是用「吸引和納入」而非子彈或銀彈來影響他人。他認為軟實力的三大主力就是文化、政治價值觀和外交政策。以西方人的眼光來看中國,就是雖然中國有4000年輝煌文化、有數十年養晦韜光、友誼第一的外交政策,但是如果政治制度和相關的價值觀缺乏道德吸引力,便難以樹立國際公信。


中國國情與西方不同,不能貿然接受西式政治制度,但西方制度中的可取之處,包括放寬新聞自由,可以借鏡,以監督一黨專政所難免產生的濫權和腐敗。放寬新聞自由,自然會提升國家龐大新聞網絡的國際公信力,從而加強國家的軟實力。以事實寫好中國故事,自然會動人心弦。


作者是教育工作者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