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我最敬重的英國人,真正反帝反殖的民主鬥士,終生獻身香港貧苦大眾和教育事業的杜葉錫恩女士,於星期二上午離開了這世界。杜葉錫恩剛剛過了102歲生日,她於出席朋友為她擺的壽宴時,還十分精神爽利。
她作為派到中國的傳教士,1951年被新成立的中國政府驅逐,前來香港,定居至今已經64年,香港是她的家。1985年,年屆72歲的葉錫恩與跟她一起奮鬥大半生的杜學魁結婚,成了中國人的媳婦。她是我們的一分子,更是香港當代歷史的一個代表性人物。
毫不為己 專門為人
杜葉錫恩是個「一輩子做好事」,「毫不為己,專門為人」的典範。她來港不久,便創立了慕光英文書院,為當時貧苦兒童提供教育。自此,教育不但成為她終生事業,學生就是她的子女,學校也成為她朝夕生活,直至最後一刻的家。杜葉錫恩把她的一切都奉獻給這個社會,這一間作育了無數英才的學校,也就是她留給香港的遺產。
葉錫恩來港不久,便加入由貝納祺大律師創立的當時唯一政治組織革新會,投入香港的民主運動。於1963年至1995年,葉錫恩當選香港市政局議員,並於1988年1995年循市政局途徑進入立法局。在港英治下,香港貪污成風,黑暗無比,杜葉錫恩以英國人,能說英語的優勢和議員身分,奔走於衙門,為市民申訴,大膽揭發體制內猖獗的貪污現象,為勞苦大眾伸張正義,排難解紛,為香港市民爭取權益。後來1974年香港廉政公署成立,貪污情况大為改善,她是推動力之一。港英70年代之後很多惠及大眾的德政,都有她的影子。
對香港發展關注 從未間斷
杜葉錫恩一生都認為殖民統治是罪惡之源,是非人道的統治,是她作為英國人的恥辱。她反對帝國主義,逾百高齡仍不時撰文抨擊。作為英國人,她敢於站在公義和反殖立場,公開支持我國在港恢復行使主權。
回歸之後,1997年至1998年,杜葉錫恩獲委任為臨時立法會議員,但她沒有參加199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從此引退政壇,但對香港的發展的關注,卻從未間斷。她基本上採取接近民主回歸派的立場,批判民主派和後來泛民主派的反中亂港態度,公開支持23條立法,和批判陳方安生的偽善,因而不為這些自命民主派主流所接受。即便如此,除了政見不同之外,誰都說不出她半句壞話。
杜葉錫恩是我的前輩,雖然都同在某一時期參與香港的民主運動,但並不相熟。近幾年因緣巧合,跟她稍有交差,仍不敢攀稱朋友。正正因為如此,我是以一個長期跟她一起在香港生活的市民客觀眼光作蓋棺之論:杜葉女士作為香港的「民主女神」,當之無愧。與她相比,其他只是粗糙無比的山寨貨色。
大將已去,我輩垂垂老矣,後繼無人,而香港發展正處於十字路口。前路茫茫,何時才出現另一個一輩子全心全意為香港鞠躬盡瘁的杜葉錫恩式人物?惆悵!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讀者來函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她作為派到中國的傳教士,1951年被新成立的中國政府驅逐,前來香港,定居至今已經64年,香港是她的家。1985年,年屆72歲的葉錫恩與跟她一起奮鬥大半生的杜學魁結婚,成了中國人的媳婦。她是我們的一分子,更是香港當代歷史的一個代表性人物。
毫不為己 專門為人
杜葉錫恩是個「一輩子做好事」,「毫不為己,專門為人」的典範。她來港不久,便創立了慕光英文書院,為當時貧苦兒童提供教育。自此,教育不但成為她終生事業,學生就是她的子女,學校也成為她朝夕生活,直至最後一刻的家。杜葉錫恩把她的一切都奉獻給這個社會,這一間作育了無數英才的學校,也就是她留給香港的遺產。
葉錫恩來港不久,便加入由貝納祺大律師創立的當時唯一政治組織革新會,投入香港的民主運動。於1963年至1995年,葉錫恩當選香港市政局議員,並於1988年1995年循市政局途徑進入立法局。在港英治下,香港貪污成風,黑暗無比,杜葉錫恩以英國人,能說英語的優勢和議員身分,奔走於衙門,為市民申訴,大膽揭發體制內猖獗的貪污現象,為勞苦大眾伸張正義,排難解紛,為香港市民爭取權益。後來1974年香港廉政公署成立,貪污情况大為改善,她是推動力之一。港英70年代之後很多惠及大眾的德政,都有她的影子。
對香港發展關注 從未間斷
杜葉錫恩一生都認為殖民統治是罪惡之源,是非人道的統治,是她作為英國人的恥辱。她反對帝國主義,逾百高齡仍不時撰文抨擊。作為英國人,她敢於站在公義和反殖立場,公開支持我國在港恢復行使主權。
回歸之後,1997年至1998年,杜葉錫恩獲委任為臨時立法會議員,但她沒有參加199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從此引退政壇,但對香港的發展的關注,卻從未間斷。她基本上採取接近民主回歸派的立場,批判民主派和後來泛民主派的反中亂港態度,公開支持23條立法,和批判陳方安生的偽善,因而不為這些自命民主派主流所接受。即便如此,除了政見不同之外,誰都說不出她半句壞話。
杜葉錫恩是我的前輩,雖然都同在某一時期參與香港的民主運動,但並不相熟。近幾年因緣巧合,跟她稍有交差,仍不敢攀稱朋友。正正因為如此,我是以一個長期跟她一起在香港生活的市民客觀眼光作蓋棺之論:杜葉女士作為香港的「民主女神」,當之無愧。與她相比,其他只是粗糙無比的山寨貨色。
大將已去,我輩垂垂老矣,後繼無人,而香港發展正處於十字路口。前路茫茫,何時才出現另一個一輩子全心全意為香港鞠躬盡瘁的杜葉錫恩式人物?惆悵!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讀者來函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