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分拆啤殼成風 港交所嚴審批 近月多隻被拒 針對業務獨立性長青網文章

2015年12月1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12月10日 06:35
2015年12月10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啤殼」風潮愈演愈烈,監管機構再出招。繼早前就非常重大交易發出新指引,港交所(0388)近期收緊分拆上市審批力度。有投行人士及執業會計師稱,過去數月因需要回答更多問題,多宗分拆擱置,更甚者最終腰斬,並估計此舉真正目的,在於從源頭遏制「造殼」,全面打擊「啤殼」風氣。


明報記者 武君

根據港交所指引,分拆上市首先必須要達到盈利要求,其他考慮原則包括新公司業務營運是否獨立於母公司等。相對盈利有明確數字,是否獨立於母公司更取決於上市委員會的態度。港交所發言人回覆本報查詢時則表示不就傳聞作出回應。


港交所:不回應傳聞

有不具名中資投行高層指出,近期聽聞至少有2至3宗個案,甚至由他處理的1宗分拆申請,都遭到上市科提出大量質詢,做法明顯較之前嚴謹,「都係關於分拆出嚟間公司、業務同母公司有無獨立性,呢類界線比較唔明確嘅問題」。


翻查資料,由年初至今,上市公司擬分拆業務在港上市申請多達20宗,當中不乏大型公司如長和(0001)、中國海外(0688)等,惟主流仍以中小型股為主,其中YGM(0375)及北海集團(0701)兩家老牌上市公司申請已被上市科拒絕,另外在中港從事媒體業務的現代傳播(0072),需兩度上訴才獲批准。


港交所此前以「現金公司」為由叫停3宗借殼,再規定殼公司出售非常重大資產要取得獨立股東批准,明顯打擊洗殼。業內人士認為,是次收緊分拆審批,則是為了限制造殼。過往兩年殼股風氣愈演愈烈,其中分拆業務上市,經過資產洗淨,再高價售出已屢見不鮮。香港投資者學會會長譚紹興認為,深港通即將開通,直接推高本港二、三線股估值,將進一步谷大殼股市場。


會計師:措施已見效 半年內或收斂

信永中和(香港)會計師事務所合伙人盧華基表示,「啤殼」風氣削弱了資本市場引導資金流入實質公司的功能,取而代之的是對無價值的空殼公司趨之若鶩,但監管機構礙於本港自由市場不能明文限制,只能以行政手段處理。分拆業務若和原本上市公司相似,對母公司股東會造成較大損害,或者會增加關聯交易等案例,通常審查更加嚴格。他認為措施已經見效,半年內殼股潮或收斂。


有熟悉上市交易操作人士則指出,監管機構當然知道市場上「啤殼」情况,但現時提出修改上市條例,至少需時一兩年,難起實際效果,因此唯有「活用」有關申請的審批程序。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