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蘇樂恩:跌市也可「財息兼收」 Smart Beta ETF跑贏傳統指數長青網文章

2015年12月1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12月10日 06:35
2015年12月10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近月香港股市缺乏方向,面對美國聯儲局勢將在本月加息,有投資機構甚至形容來年香港經濟前景猶如面對八號風球。如何在市場一片悶局中「財息兼收」,惠理基金ETF業務拓展副總監葉浩文認為,Smart Beta ETF投資股票基本面,在跌市中表現優於基準指數,是近期投資香港市場的好選擇。


要了解什麼是Smart Beta ETF,首先要了解Smart Beta指的是什麼。傳統的投資方法主要分為主動型與被動型的投資:主動型投資主力捕捉Alpha(阿爾發系數),透過長期觀察市况,若發現被錯誤定價的股票即買賣套利。優秀的主動型投資策略往往能跑贏大市,典型的主動型投資例子就是一些由基金經理管理的股票基金。至於被動型投資,就是追求和大市相同的回報,投資產品主要反映大市的波動(beta),一般的ETF就是其中一例。


Smart Beta ETF與普遍ETF一樣,會設立一個指標(benchmark),不同的是,Smart Beta ETF會按照不同的投資目標,訂立一些選股原則。葉浩文解釋,Smart Beta分均權、溢價、收益增長、房地產基本面、基本面、息率及價值6個類別。以價值Smart Beta ETF為例,會按照股票派息率、估值、股票質素及逆向因素去篩選樣本股。


按投資目標 訂選股原則

葉浩文表示,香港目前一共有16隻Smart Beta ETF(見表),四分之一於今年上市,從今年初至今有超過一半錄得跑贏大市的好表現。他表示,Smart Beta ETF的手續費介乎傳統ETF與主動型基金之間,加上透明度高(與ETF一樣須列出所有投資比重),每日能夠自由買賣,令Smart Beta ETF在世界不同市場掀起熱潮。


謀求平衡風險兼跑贏大市

BMO環球資產管理副總裁Alfred Lee今年4月撰文指出,Smart Beta ETF主要旨在追蹤大市回報(Beta)之餘,不用傳統的市值加權計法計算投資策略中的股票權重。舉例而言,傳統恒指ETF的股票比重複製恒生指數成分股,但如果同樣是恒指的Smart Beta ETF,則會針對特定風險或收益特質來訂立一些簡單準則,務求平衡風險之餘跑贏大市。


除了能夠平衡風險,葉浩文指出,除了賺取資本增長,香港16隻Smart Beta ETF中有6隻過去12個月派息0.7至6厘不等,其餘的則會將盈利再投放作投資。面對市場前景不明朗,他認為Smart Beta是少數能夠取得良好表現的投資產品。


明報記者

[蘇樂恩 理財專題]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