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市場人士預期,美國量化寬鬆政策持續,低利息或將維持長時間,引致資產泡沫風險上升。本港銀行界一面倒認為,香港樓價呈持續向上勢頭。恒生銀行(0011)研究報告顯示,住宅樓價指數已較過去30年平均值,高出1倍以上,資產泡沫風險料對政府施政構成重大挑戰,渣打銀行亦指出,一般性住宅泡沫乍現。匯豐集團認為,未來數年香港仍會面對資產價格上漲風險。
隨着美國聯儲局暗示仍有可能擴大量化寬鬆措施,以刺激經濟增長,恒生發表《香港經濟脈搏》指出,對作為外向型經濟體系的香港前景抱較審慎看法,維持本港全年經濟增長預測為5%,並預期第4季的增長,將會由上半年的7.2%大幅放緩至約2%。
第4季經濟增長料放緩至2%
不過,恒生關注過剩的流動資金已流入資產市場,令資產泡沫風險上升。雖然在非常低息環境之下,以每月按揭供款計算,買家似乎仍有能力負擔樓價,但該行量度樓價的準則,包括2010年7月住宅樓價指數較97年高峰低13%,但與過去30年平均數作比較,已高出108%,500呎住宅單位樓價與過往平均值亦高出23%,顯示本港樓價已大幅偏高,為樓市響起警號。
本港樓價自2008年底已升近四成,恒生高級經濟師范婉兒認為,升勢急速令人憂慮,雖然目前本港市民的收入尚可負擔供樓,但她認為只因低息環境減輕市民供樓負擔,情况並不尋常,一旦息口迅速回調向上,供樓負擔隨時大幅增加。
范婉兒續指,資金氾濫自然推高股市和樓市,「股市可以有供股集資,能在短時間吸納市場多出的資金,但香港房地產供應有限,短時間內難以配合資金增加,樓價只會一味向上。」渣打香港亞洲區總經濟師關家明同意,樓價已和一般香港人的消費能力出現明顯脫節,新推樓盤呎價每每創新高,買家以機構投資者或內地炒家為主,「他們資金雄厚,甚至不需借按揭買樓。」
息口倘逆轉向上 供樓負擔大增
市場出現不少聲音要求增加土地供應,興建中小型住宅。關家明認為,本地用家渴求的一般性住宅,恐怕已出現輕微和初步的泡沫,政府不能輕視,「要訂立清晰明朗、具說服力的政策,否則只會令市民一窩蜂入市,亦要盡早增加土地供應。」
最新匯豐新興市場指數顯示,第3季匯豐新興市場指數降至54.3,經濟增長連續第2季度放緩,但仍然無阻資金湧入新興市場。匯豐集團首席經濟師簡世勳(Stephen King)指出,在現行低息環境,加上資金充裕下,未來數年香港仍會面對資產價格上脹的風險。
明報記者李家欣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