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Coliving青年公寓 融合住宿社交創業長青網文章

2015年12月1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12月11日 21:35
2015年12月11日 21: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共用工作間」(Coworking Space)在香港有如雨後春筍,大受一些計劃創業或處於創業初期的人士歡迎。近年更有公司開設「青年公寓」(Coliving Space),以融合居住、社交、創業、辦公、娛樂和資源整合的青年社區平台作招徠。究竟這門生意實際是怎樣經營?反應又如何?


明報記者 薛偉傑、攝影 黃志東

立方國際青年社區(M3 International Youth Community)共同創辦人黃守禧表示,最初是在2014年初,因為有一名朋友在其微博上提出,想集資開設「青年公寓」(Coliving Space),而吸引了他和其餘4人注意。結果,他們6人決定合資一起創辦該公司。他們找了大半年,終於在長沙灣道、深水埗港鐵站附近租下一個5000多呎的舊樓單位,投資7位數字,將之改建成有30個房間的「青年公寓」。每個房間的面積介乎50呎至100多呎,以3900元至6000多元月租招租。


30個小房間 吸引500人報名

由於他們6人之前都已各自經營其他生意,所以便透過那些渠道來宣傳這個「青年公寓」。例如,發起人就在其餐廳的網頁上宣傳,而黃守禧就在他有份創辦的兩個「共用工作間」的網頁上宣傳。不料僅僅一兩日,已經有大約500人在網上報名!經過電話傾談和初步了解之後,實際上門看房的也有300多人。之後,參加面試的有100多人,最後選出了30名租客,男女各佔一半,在去年9月入伙。


租客要面試 無夢想不租

但為何想租房間不是純粹walk-in和先到先得,而是要經歷網上報名、面試等層層篩選?黃守禧解釋,這是因為,立方國際青年社區有一套經營理念,並不單純是做包租生意那麼簡單。該公司提出的「青年公寓」(Coliving Space),是要成為香港首個融合居住、社交、創業、辦公、娛樂和資源整合為一體的青年社區平台。因此,該公司有三不租的原則。第一,沒有夢想的不租。第二,不愛交友的不租。第三,45歲以上的不租。


後兩者比較易明,但「有夢想」是指甚麼?黃守禧承認,字眼上是有一些空泛,但這主要是指一個人對他的事業或工作有熱誠,為人積極。他們透過面試時的交談,也能大致看得出對方是否純粹「打份工」的人。一般來說,若對方是創業者,或者尚未創業但已有創業計劃的,可獲優先考慮。其次,從事專業工作者亦可獲加分。第三,由其他住客介紹來的,亦可獲加分。


現時的30名租客當中,就有兩成多是全職創業者。另外還有一些是一面上班、一面業餘創業。其餘則大部分從事專業工作,包括:IT、金融、會計、醫生、護士、律師等,其中又以IT和金融業的最多。


講座包羅萬有 教創業眾籌自衛術

事實上,立方國際青年社區的「青年公寓」,的確有些像現時流行的「共用工作間」的延伸。據黃守禧表示,該公司會不時為住客舉辦各種活動,包括:創業講座、眾籌會、讀書會、音樂表演、KTV之夜、電影之夜、廣東話班(為內地人或外籍人士而設),還有各種節日活動,甚至自衛術講座。而所有活動,都不會向租客另行收費。


不過,為免影響租客休息,這些活動一定會在晚上12時結束。而「青年公寓」亦規定,在晚上12時之後,所有租客原則上都不可以從事發出聲響的活動。例如,不可以在大廳看電視或聽歌(只可在自己的房間帶上耳筒來聽),不可以使用洗衣機等。但考慮到部分租客的職業需要,出入時間則沒有限制。另外,為免對其他租客造成滋擾,「青年公寓」禁止飼養寵物。


未來或遍地開花

而繼深水埗之後,立方國際青年社區的第二個「青年公寓」位於尖沙嘴麼地道(近港鐵尖東站),裝修已接近完成。尖沙咀的「青年公寓」總面積同樣為5000多呎,但只有14間房,房間面積約為90呎至180呎,月租則較高,要7000多元至1.6萬元。據悉,之前已有一批人看過房和參加面試,已有9個房間租出,只餘5間。


黃守禧表示,每個「青年公寓」的投資都需要7位數字,但若全部房間租出,只需要年多兩年就可以回本。該公司希望,未來每年可以開設3至4個「青年公寓」。若將來樓價下調和時機適合,也會考慮自置物業。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