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陳景祥:樓市政治 政治樓市長青網文章

2015年12月1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12月11日 06:35
2015年12月11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當樓市升勢稍為放緩之際,即有意見認為政府該撤回樓市辣招,為樓市鬆綁,但每次提出此一訴求,政府官員例必拒絕,聲言辣招不會撤。事實上,樓市辣招只是應急措施,為壓抑樓價升勢而設,到某個時候就應該撤銷,否則臨時措施一直維持,豈非變相增加了房地產稅?


為爭取民心 辣招隨梁振英任期延續

辣招推出之後樓市升勢持續,說明了這些招數對壓抑樓價升勢作用極微,除了令庫房收入增加之外,樓市辣招其實還有什麼作用?但不管如何,樓市辣招一定不會撤,並會隨着梁振英任期延續下去——起碼首屆任期內,即到2017年中,樓市辣招都會繼續。原因何在?


我的答案是:房地產政策一直都以政治為主導,回歸以來三任行政長官都把房產政策作為爭取民心、建立個人聲望的工具,什麼樓市供求平衝、解決市民住房需求、改善居住環境等房策的「理想」,都只是配套裝飾,關鍵問題由始至終都是:房策對政府管治有何幫助?

董建華上任後推行的八萬五供應再加七成市民置業,是仿效新加坡模式,協助市民置業安居,從而對特區政府歸心。可惜事與願違,過分進取的房屋供應遇上金融風暴,觸發樓市崩盤,出現了樓市歷史上未見過的負資產苦主。董年代的房策不但未能令港人歸心,相反埋下了2003年五十萬人上街遊行的港人「離心」!


房屋政策承諾已面目全非

曾蔭權中途接任,馬上改轅易轍,大力收緊樓宇和土地供應,以為可以令負資產業主鬆一口氣之餘,爭取他們成為政府的支持者。但人算不如天算,收緊供應的結果是樓價急升,中產難以置業,市民怨聲載道,曾蔭權政府的房策同樣不得人心,反而加重了社會怨氣。


梁振英任期還未結束,難對其房策下定論,然而從梁競選特首時以房屋土地政策為主打,提出一個全面周到的供應計劃,聽起來頭頭是道,可是實行至今,他對房策的承諾已面目全非,例如「港人港地」在無聲無息中「消失」;承諾年建3.5萬公屋單位實際只可建2.8萬;劏房問題看不出有任何改善……等等。唯一可聲稱顯示政府在房策上「堅持到底」的,只得「辣招壓樓市」。明乎此,本屆政府又怎會輕言「撤辣」?


[陳景祥 齊物論]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