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習馬會」獲得美國及歐盟的肯定,香港及海外華人的評價也都還不錯,但在台灣綠營中卻盡是一片罵聲。南方朔在《明報》發表的〈「習馬會」使國民黨受害!〉一文(刊11月16日)讀起來就像是民進黨文宣部所發出的。
南文對馬在會中的表現作了許多批評,我只擇4要點去反駁。(1)會談無實質成果。馬只是附和習所定的調,沒有為台灣爭取到一點權益。(2)馬公開閉門會議的講稿來證明有提「一中各表」、「中華民國」,但此舉違反國際慣例,會使以後沒有外國領導人敢和他開會,也會遭北京輕視。(3)馬說希望北京能用善意行動來消解對台的飛彈部署,但理由居然是以免反對黨常用它來作批評兩岸關係的口實。(4)台灣民調顯示對馬在會中表現不滿意的程度遠高於滿意,而對蔡的滿意度卻有提升。所以馬對國民黨選情有負面影響。
不管我們對「習馬會」的期望有多少,兩岸領導人在相隔66年之後能在第三國握手,其本身就有一定的歷史及象徵意義。美國在台協會前理事主席卜睿哲甚至說它「本身就是成就」。
怎麼可以說毫無成果?
民進黨強調兩岸交往要講對等、尊嚴,但就是不願面對大陸與台灣在面積、人口、實力及國際承認等方面根本不對等的事實。為什麼面對大陸就強調這些,而面對美國時則完全不講?習願意與馬在第三地見面,而且大家互稱「先生」,已是作了一些讓步。現任美國在台協會理事布朗說馬既已在閉門會中提及中華民國等事實,已「逐漸增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台北政府的承認」,怎麼可以說馬只在附和習所定的調?
雙方已在兩岸領導人見面常態化、設熱線、擴大交流、互利共贏、振興中華、反台獨等方面都形成了共識。對於台灣加入亞投行、「一帶一路」等由大陸主導的經貿活動也獲得習善意的支持。怎麼可以說是毫無成果?當然,實質的問題的確還有很多未觸及,但既有以上共識,以後就會有再談的機會。企求那麼短的初次會面要達成更多實質性的成果是不切實際的。
公開閉門會談講稿 已證馬沒失職
為了避免使氣氛變僵,馬在開場時不講中華民國、「一中各表」,無可厚非。至於後來公開閉門會談的講稿,已證明馬並沒有失職。民進黨不是以黑箱作業來反對馬嗎?為什麼講稿公開後仍要罵?其實,它並無不可告人的秘密,與中方在事先也沒有約定不可公開。《大公報》在11月9日就對習在閉門會中的講稿有完整的轉述。可見南文只想誇大馬的失誤,挑撥國共關係,而根本不了解此次會談的性質。
如果單看馬提到反對黨用飛彈部署作口實的那些話,的確會令人覺得有語病,因為這不是綠營才有的疑慮。但在後文中,馬說:「兩岸關係發展過程中,台灣民眾對於安全和尊嚴感受特別深刻,大陸方面應該特別了解。」如果不是故意挑剔的話,這點應可以彌補誤解。南文也承認馬提反對黨並非有意,但他又說「國民黨長期以來一有問題就推給反對黨」,馬已養成此習慣,才會說出不當的話。我不知道南文這麼說的根據,但就算此說為真,綠營的人更是長期把台灣所有的問題都推給馬政府。南方朔本人就曾把台灣經濟不振的原因推給它,而全不提世界經濟整體的衰退以及綠營不停地在扯它的後腿。
台灣多數民意肯定「習馬會」
南文用「兩岸政策協會」及「台灣指標」的民調來證明多數民意都不滿馬在會中的表現。但這兩個機構都是偏綠營的,可信度較低。南方朔實在不應利用一般港人在這方面的無知來故意誤導他們。
TVBS是一家比較中立的電視台,它所作的民調,可信度較高。「習馬會」後,它的民調顯示認為此會有助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佔55%,無助的只有29%;支持「習馬會」的有47%,不支持的只有28%;對馬的表現滿意的佔37%,不滿的佔36%。可見台灣多數民意是肯定「習馬會」的,對馬的表現雖然沒有那麼肯定,但還是比不滿意的人稍多。值得注意的是在「習馬會」前馬的支持率只有18%左右,現在一下漲了19個百分點,是很大的進步。所以說多數台灣人民都不滿馬的表現,說「習馬會」對馬是負債,皆與實情不合。南文最後說:「使國民黨的選情也受到影響。馬英九的時代已提前結束!」但國民黨的選情早就低迷得很,我完全看不出還可以怎樣壞。其實,即使沒有「習馬會」,馬的時代早已被認為已結束了。倒是這最後一博,令藍營的人對他有所改觀,這點也反應在TVBS的民調中。雖然國民黨內部不團結,但對「習馬會」的肯定卻頗一致。南文硬要說對國民黨有害,無非是想挑撥,但由於其內容失實,不會有任何成效。
「習馬會」後TVBS也做了一個大選的民調,其中蔡英文的支持率由46%降到43%,朱立倫的支持率則由29%降到27%,而未決定的則由15%大增到21%。可見「習馬會」對民進黨的選情有一點負面衝擊。雖然遠不足以翻盤,但它卻使蔡感到自己的台獨傾向及用模糊態度處理兩岸關係提前受壓。這才是效忠綠營的南方朔要配合民進黨,盡量去醜化馬以及「習馬會」的主因。
南文對馬在會中的表現作了許多批評,我只擇4要點去反駁。(1)會談無實質成果。馬只是附和習所定的調,沒有為台灣爭取到一點權益。(2)馬公開閉門會議的講稿來證明有提「一中各表」、「中華民國」,但此舉違反國際慣例,會使以後沒有外國領導人敢和他開會,也會遭北京輕視。(3)馬說希望北京能用善意行動來消解對台的飛彈部署,但理由居然是以免反對黨常用它來作批評兩岸關係的口實。(4)台灣民調顯示對馬在會中表現不滿意的程度遠高於滿意,而對蔡的滿意度卻有提升。所以馬對國民黨選情有負面影響。
不管我們對「習馬會」的期望有多少,兩岸領導人在相隔66年之後能在第三國握手,其本身就有一定的歷史及象徵意義。美國在台協會前理事主席卜睿哲甚至說它「本身就是成就」。
怎麼可以說毫無成果?
民進黨強調兩岸交往要講對等、尊嚴,但就是不願面對大陸與台灣在面積、人口、實力及國際承認等方面根本不對等的事實。為什麼面對大陸就強調這些,而面對美國時則完全不講?習願意與馬在第三地見面,而且大家互稱「先生」,已是作了一些讓步。現任美國在台協會理事布朗說馬既已在閉門會中提及中華民國等事實,已「逐漸增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台北政府的承認」,怎麼可以說馬只在附和習所定的調?
雙方已在兩岸領導人見面常態化、設熱線、擴大交流、互利共贏、振興中華、反台獨等方面都形成了共識。對於台灣加入亞投行、「一帶一路」等由大陸主導的經貿活動也獲得習善意的支持。怎麼可以說是毫無成果?當然,實質的問題的確還有很多未觸及,但既有以上共識,以後就會有再談的機會。企求那麼短的初次會面要達成更多實質性的成果是不切實際的。
公開閉門會談講稿 已證馬沒失職
為了避免使氣氛變僵,馬在開場時不講中華民國、「一中各表」,無可厚非。至於後來公開閉門會談的講稿,已證明馬並沒有失職。民進黨不是以黑箱作業來反對馬嗎?為什麼講稿公開後仍要罵?其實,它並無不可告人的秘密,與中方在事先也沒有約定不可公開。《大公報》在11月9日就對習在閉門會中的講稿有完整的轉述。可見南文只想誇大馬的失誤,挑撥國共關係,而根本不了解此次會談的性質。
如果單看馬提到反對黨用飛彈部署作口實的那些話,的確會令人覺得有語病,因為這不是綠營才有的疑慮。但在後文中,馬說:「兩岸關係發展過程中,台灣民眾對於安全和尊嚴感受特別深刻,大陸方面應該特別了解。」如果不是故意挑剔的話,這點應可以彌補誤解。南文也承認馬提反對黨並非有意,但他又說「國民黨長期以來一有問題就推給反對黨」,馬已養成此習慣,才會說出不當的話。我不知道南文這麼說的根據,但就算此說為真,綠營的人更是長期把台灣所有的問題都推給馬政府。南方朔本人就曾把台灣經濟不振的原因推給它,而全不提世界經濟整體的衰退以及綠營不停地在扯它的後腿。
台灣多數民意肯定「習馬會」
南文用「兩岸政策協會」及「台灣指標」的民調來證明多數民意都不滿馬在會中的表現。但這兩個機構都是偏綠營的,可信度較低。南方朔實在不應利用一般港人在這方面的無知來故意誤導他們。
TVBS是一家比較中立的電視台,它所作的民調,可信度較高。「習馬會」後,它的民調顯示認為此會有助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佔55%,無助的只有29%;支持「習馬會」的有47%,不支持的只有28%;對馬的表現滿意的佔37%,不滿的佔36%。可見台灣多數民意是肯定「習馬會」的,對馬的表現雖然沒有那麼肯定,但還是比不滿意的人稍多。值得注意的是在「習馬會」前馬的支持率只有18%左右,現在一下漲了19個百分點,是很大的進步。所以說多數台灣人民都不滿馬的表現,說「習馬會」對馬是負債,皆與實情不合。南文最後說:「使國民黨的選情也受到影響。馬英九的時代已提前結束!」但國民黨的選情早就低迷得很,我完全看不出還可以怎樣壞。其實,即使沒有「習馬會」,馬的時代早已被認為已結束了。倒是這最後一博,令藍營的人對他有所改觀,這點也反應在TVBS的民調中。雖然國民黨內部不團結,但對「習馬會」的肯定卻頗一致。南文硬要說對國民黨有害,無非是想挑撥,但由於其內容失實,不會有任何成效。
「習馬會」後TVBS也做了一個大選的民調,其中蔡英文的支持率由46%降到43%,朱立倫的支持率則由29%降到27%,而未決定的則由15%大增到21%。可見「習馬會」對民進黨的選情有一點負面衝擊。雖然遠不足以翻盤,但它卻使蔡感到自己的台獨傾向及用模糊態度處理兩岸關係提前受壓。這才是效忠綠營的南方朔要配合民進黨,盡量去醜化馬以及「習馬會」的主因。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