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社區地圖﹕給區議員的地圖長青網文章

2015年12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12月13日 06:35
2015年12月13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今期給區議員的地圖有住在屯門的創作人阮美寳繪畫的一幅《輕鐵衆生相505》,區議員先生,輕鐵成立多年,對於大鄉里的我來說還是好陌生,新界西的朋友以另一種邏輯運作的交通系統流動,我想如果入閘後兩小時單方向自由上落的輕鐵制度在港鐵發生會是怎樣?市民的流動會否不單點對點的移動而多了更多生活的想像?當你發現金鐘月台擠滿人的時候,可會上回地面幫襯雪糕叔叔透透氣?現在港鐵的閘口不難發現友人相約隔着圍欄傾談或交收物件,這樣的場景總覺古怪,我們的交通收費的單一模式往往限制了我們生活的可能。我曾認識一個新移民,就是利用等候免費接駁巴士的兩小時空隙,多做了一份清潔兼職,多賺一點零錢。


信任系統

輕鐵是全港唯一採用開放式分區收費的鐵路系統,月台間不設閘門,乘客可以在入站後2小時內自由上落往單方向乘搭,一般主婦喜歡在沿途各站上落輕鐵到不同街市買餸;學生哥喜歡放學後到市中心附近的商場逛逛才回家;老人家也樂於乘搭$2車到處走走舒展身心。


區內人能讀懂的神秘密碼

因同一月台停站上落客的線路不盡相同,對於非屯門元朗天水圍的居民來說,首次踏足輕鐵的朋友紛紛深表迷茫。以連串數字組合而來的線路貫穿四周陌生的地名,形成只有區內人才能讀懂的神秘密碼,因此,車廂裏不時會出現搭訕問路與搭錯車的苦叫場面。


輕鐵在1988年通車以來,成為了新界西居民區內主要的交通工具。在70、80年代新市鎮的城市規劃中,市中心便是一個市鎮的中心,區民來自所有類型的屋邨都能夠在相約的時間抵達中心。後來2003年西鐵線通車,加上大型商場和豪宅進駐,乘客流量與去向逐漸往西鐵各站轉移,鐵路從此由屯門直通九龍,這對過去多年飽受屯門公路塞車之苦的上班族而言,是曾經的天方夜譚。


中心轉移衍生出的交通問題

輕鐵出現之初主要是建設社區輕鬆與便利的交通工具,到現在鐵路合併、西鐵通車、深圳灣口岸通關等等因素,促使新界西人口迅速膨脹,市民的生活節奏及交通網絡模式因而起了重大變化。單以輕鐵505線來說,接連着屯門及兆康兩個西鐵站,現擔當着沿線居民前往轉乘西鐵往市區的重要角色,505往三聖方向累積乘客駛至2區車站(石排、鳴琴、建安)更是列車擠迫的重災。


與時並進的交通配套?

一個城市的交通配套怎樣才能與時並進?鼓勵市民踏單車減碳同時紓緩擠迫?重新規劃整個地區的供應與需求?資源應該落在購買新列車還是容許其他交通工具投入服務市民更為恰當?

策劃_程展緯

創作_阮美寳

編輯瘬移憪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