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內地近年大力推動國企改革重組,也令國企改革成為投資者青睞的炒作概念,然而繼月初中冶集團併入五礦集團旗下公司股價插一成後,等了4個多月的中遠及中海重組,結果等來是4家公司當中,3家大跌近兩成至近三成的「重組地雷」。
綜觀過去涉及本港上市公司的國企改革,去年4月中信股份(0267)宣布母公司中信集團整體上市,股價持續上揚至8月完成借殼才掉頭;去年底南車與北車合併,復牌後也見大幅上揚,到4月正式合併前夕亦有一輪炒作,但今次炒中遠與中海重組就慘烈「中伏」,證明國企改革概念並非萬試萬靈。
信誠證券聯席董事張智威認為,之所以今次概念失靈,一來國企改革概念已經說得太久,「鑊味」愈來愈早出現,「航運重組早在中車合併時已開始傳,像中國遠洋(1919)及中海集運(2866),高位於4月已出現」,再加上停牌前的一輪上升,「有結果就等於沒有炒作空間,所以方案出來後,待沽已久的盤路立即套現離場」。
張智威:互換業務 市場失望
另一原因是國企改革雖長遠利好,但要視乎涉及行業當前形勢,以及具體重組內容。張智威稱,航運業低迷,涉及公司近年業績亦不好,今次重組非令強者更強,而是令弱者不要繼續弱,加上純粹是互換業務,沒如外界預期的兩者合併成一間航企巨無霸,難免令市場失望。
綜觀過去涉及本港上市公司的國企改革,去年4月中信股份(0267)宣布母公司中信集團整體上市,股價持續上揚至8月完成借殼才掉頭;去年底南車與北車合併,復牌後也見大幅上揚,到4月正式合併前夕亦有一輪炒作,但今次炒中遠與中海重組就慘烈「中伏」,證明國企改革概念並非萬試萬靈。
信誠證券聯席董事張智威認為,之所以今次概念失靈,一來國企改革概念已經說得太久,「鑊味」愈來愈早出現,「航運重組早在中車合併時已開始傳,像中國遠洋(1919)及中海集運(2866),高位於4月已出現」,再加上停牌前的一輪上升,「有結果就等於沒有炒作空間,所以方案出來後,待沽已久的盤路立即套現離場」。
張智威:互換業務 市場失望
另一原因是國企改革雖長遠利好,但要視乎涉及行業當前形勢,以及具體重組內容。張智威稱,航運業低迷,涉及公司近年業績亦不好,今次重組非令強者更強,而是令弱者不要繼續弱,加上純粹是互換業務,沒如外界預期的兩者合併成一間航企巨無霸,難免令市場失望。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