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杜葉錫恩不單是香港著名的教育家與社運家,更是致力向英國政府爭取香港政制改革、落實全面民主的香港「民主之母」。透過香港浸會大學圖書館收藏的杜葉錫恩藏品,我們不難發現杜葉錫恩為香港爭取民主的地方不單在香港,更直達英國。杜葉錫恩向英國爭取香港民主的過程和決心,既窺見了在建制以外爭取香港民主的困難,也提供了英國管治香港的另類面貌,讓我們得以重新審視和思考英國在港的殖民管治。
與英國會議員交流香港資訊
在1966年1月,葉錫恩已去信關心香港事務的英國國會議員James Johnson,主動承諾盡可能提供他所需的資訊,從而讓他了解香港的社會問題。同年5月,葉錫恩前往倫敦,要求時任殖民地部內閣大臣Frederick Lee改善香港的司法、廉潔與民主狀况。此舉得到英國國會議員的信任和支持,兩者從此建立良好關係。11月,英國國會議員John Rankin在國會中組成英國議會香港小組(Hong Kong All-Party Parliamentary Group),集中接收及討論葉錫恩提供有關香港的資訊,當中以香港政制與社會問題為多。同時,小組又會告知葉錫恩有關英國對港政策的最新發展。在香港及英國政府之外,另類的港英政壇互動和交流由是出現。
1967年3月,英國議會香港小組根據葉錫恩的香港政制發展評估進行討論。雖然小組內的成員對香港的政制發展方向有不同意見,但是成員們均同意在下議院動議有關香港政制發展的辯論,使聯邦事務次官Judith Hart同意考慮「讓香港人更感在本地事務上得到發言權」,回應1966年九龍騷動的民意。
同年5月,時任國會議員羅押(Evan Luard)在議會詢問聯邦事務大臣對香港政制發展的計劃,並得到「在香港政府推動下,香港市民將得到更多管理本地事務的機會」。這回覆令羅押與葉錫恩認為繼續向英國政府施壓的話,香港政制改革將會指日可待。James Johnson甚至希望葉錫恩就其休會辯論的演辭提供意見,並讚揚葉錫恩提供的資訊讓他們「緊貼香港時局及了解香港的另一面貌」。由此可見,葉錫恩得到英國國會議員的信任及支持,並透過他們與英國議會香港小組就香港問題向英國及香港政府施壓的平台。
70年代末促加快推動港民主進程
另一方面,葉錫恩在1970年代末主動接觸英國政府,要求加快推動香港的民主進程。1978年,葉錫恩聯同黃夢花及錢世年聯署去信時任外交及聯邦事務次官、上議院領袖之一Goronwy-Roberts,申述殖民管治的過時與港英政府忽視基層市民的需要,從而說明推行政制改革與顧及香港人政治權益的必要性。
不過,葉錫恩的請求不盡如意,此因Goronwy-Roberts認為「為了保持香港的穩定和繁榮,推行政制改革時必須謹慎與耐心」,故此「推行的時間和程度」成為香港政制發展的關鍵。其後,葉錫恩去信外交及聯邦事務大臣歐文(David Owen),表示香港人深知不能謀求獨立,但又不能參與本地政策的制訂,故希望歐文能夠給予一個確實的「合適時間」改革政制。然而,歐文未有回應何時是「合適時間」,只是表示英國與香港政府正為政制改革努力,並表示「比政制發展更為重要的,是保持平民依靠和堅信的香港繁榮與穩定」。在保持香港繁榮與穩定的前提下,英國政治官員未有回應葉錫恩有關市政與立法兩局改革的建議。
立法局1/3直選方案未獲考慮
在中英談判期間,香港前途問題引發香港信心危機,政制改革因而成為穩定民心的方法之一。1984年7月,在《代議政制綠皮書》發表前,葉錫恩去信外交及聯邦事務國務大臣盧斯(Richard Luce),表示在香港已確認將回歸中國的前提下,英國應帶領香港走向民主,並再次提出立法局三分之一議員由直接選舉產生的方案,希望英國外交部向香港政府施壓,從而讓香港人得到更多機會參與管治。然而,盧斯表示香港的代議政制正逐步發展,《代議政制綠皮書》的建議也將增加立法行政兩局的選舉成分和代表性,這足以讓香港人逐漸參與本地的施政。故此,盧斯認為「英國政府不應指示香港政府推行政制改革的深度和時間」。由是之故,葉錫恩的建議未有得到英國及香港政府的考慮,《代議政制綠皮書》亦最終落實於1985年的立法局間接選舉中。
葉錫恩致力為香港爭取民主,甚至不惜主動尋求英國國會議員幫助,以至游說英國政府官員向香港政府施壓,從而增加香港政制的民主成分,讓香港人參政。然而,葉錫恩的影響力一直只能游走於英國政府建制以外。即使她的報告及建議得到英國國會議員的重視和討論,並促使後者在下議院的辯論中質問英國外交部,但是她的建議一直未得到英國與香港政府接納。英國政府未有推行全面民主政制之緣由,在歷史檔案未解封之前,一切也未能蓋棺定論。不過,葉錫恩的經驗確實說明了英國政府是保守地推行香港的政制發展。更進一步而言,英國政府在推行政制改革前,早已決定改革的深度和層面,彷彿是有點專制。
英國在香港最後30年的管治,似乎沒有現今社會想像的那樣美好。還是大家都過分美化了香港的殖民經驗呢?
註:2000年4月13日,杜葉錫恩將其私人書信贈予香港浸會大學圖書館特藏部,成立Elsie Tu Papers Collection,當中包含如手稿、相片,與麥理浩、歐文、盧斯等人的通信,甚至是已被英國銷毁的政府部門的檔案副本。藏品主題包羅萬有,如1966年九龍騷動、六七暴動、香港反貪污運動、香港政制發展以至回歸,是現今香港歷史研究仍未被全面發掘的公共歷史資源
作者是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碩士研究生
與英國會議員交流香港資訊
在1966年1月,葉錫恩已去信關心香港事務的英國國會議員James Johnson,主動承諾盡可能提供他所需的資訊,從而讓他了解香港的社會問題。同年5月,葉錫恩前往倫敦,要求時任殖民地部內閣大臣Frederick Lee改善香港的司法、廉潔與民主狀况。此舉得到英國國會議員的信任和支持,兩者從此建立良好關係。11月,英國國會議員John Rankin在國會中組成英國議會香港小組(Hong Kong All-Party Parliamentary Group),集中接收及討論葉錫恩提供有關香港的資訊,當中以香港政制與社會問題為多。同時,小組又會告知葉錫恩有關英國對港政策的最新發展。在香港及英國政府之外,另類的港英政壇互動和交流由是出現。
1967年3月,英國議會香港小組根據葉錫恩的香港政制發展評估進行討論。雖然小組內的成員對香港的政制發展方向有不同意見,但是成員們均同意在下議院動議有關香港政制發展的辯論,使聯邦事務次官Judith Hart同意考慮「讓香港人更感在本地事務上得到發言權」,回應1966年九龍騷動的民意。
同年5月,時任國會議員羅押(Evan Luard)在議會詢問聯邦事務大臣對香港政制發展的計劃,並得到「在香港政府推動下,香港市民將得到更多管理本地事務的機會」。這回覆令羅押與葉錫恩認為繼續向英國政府施壓的話,香港政制改革將會指日可待。James Johnson甚至希望葉錫恩就其休會辯論的演辭提供意見,並讚揚葉錫恩提供的資訊讓他們「緊貼香港時局及了解香港的另一面貌」。由此可見,葉錫恩得到英國國會議員的信任及支持,並透過他們與英國議會香港小組就香港問題向英國及香港政府施壓的平台。
70年代末促加快推動港民主進程
另一方面,葉錫恩在1970年代末主動接觸英國政府,要求加快推動香港的民主進程。1978年,葉錫恩聯同黃夢花及錢世年聯署去信時任外交及聯邦事務次官、上議院領袖之一Goronwy-Roberts,申述殖民管治的過時與港英政府忽視基層市民的需要,從而說明推行政制改革與顧及香港人政治權益的必要性。
不過,葉錫恩的請求不盡如意,此因Goronwy-Roberts認為「為了保持香港的穩定和繁榮,推行政制改革時必須謹慎與耐心」,故此「推行的時間和程度」成為香港政制發展的關鍵。其後,葉錫恩去信外交及聯邦事務大臣歐文(David Owen),表示香港人深知不能謀求獨立,但又不能參與本地政策的制訂,故希望歐文能夠給予一個確實的「合適時間」改革政制。然而,歐文未有回應何時是「合適時間」,只是表示英國與香港政府正為政制改革努力,並表示「比政制發展更為重要的,是保持平民依靠和堅信的香港繁榮與穩定」。在保持香港繁榮與穩定的前提下,英國政治官員未有回應葉錫恩有關市政與立法兩局改革的建議。
立法局1/3直選方案未獲考慮
在中英談判期間,香港前途問題引發香港信心危機,政制改革因而成為穩定民心的方法之一。1984年7月,在《代議政制綠皮書》發表前,葉錫恩去信外交及聯邦事務國務大臣盧斯(Richard Luce),表示在香港已確認將回歸中國的前提下,英國應帶領香港走向民主,並再次提出立法局三分之一議員由直接選舉產生的方案,希望英國外交部向香港政府施壓,從而讓香港人得到更多機會參與管治。然而,盧斯表示香港的代議政制正逐步發展,《代議政制綠皮書》的建議也將增加立法行政兩局的選舉成分和代表性,這足以讓香港人逐漸參與本地的施政。故此,盧斯認為「英國政府不應指示香港政府推行政制改革的深度和時間」。由是之故,葉錫恩的建議未有得到英國及香港政府的考慮,《代議政制綠皮書》亦最終落實於1985年的立法局間接選舉中。
葉錫恩致力為香港爭取民主,甚至不惜主動尋求英國國會議員幫助,以至游說英國政府官員向香港政府施壓,從而增加香港政制的民主成分,讓香港人參政。然而,葉錫恩的影響力一直只能游走於英國政府建制以外。即使她的報告及建議得到英國國會議員的重視和討論,並促使後者在下議院的辯論中質問英國外交部,但是她的建議一直未得到英國與香港政府接納。英國政府未有推行全面民主政制之緣由,在歷史檔案未解封之前,一切也未能蓋棺定論。不過,葉錫恩的經驗確實說明了英國政府是保守地推行香港的政制發展。更進一步而言,英國政府在推行政制改革前,早已決定改革的深度和層面,彷彿是有點專制。
英國在香港最後30年的管治,似乎沒有現今社會想像的那樣美好。還是大家都過分美化了香港的殖民經驗呢?
註:2000年4月13日,杜葉錫恩將其私人書信贈予香港浸會大學圖書館特藏部,成立Elsie Tu Papers Collection,當中包含如手稿、相片,與麥理浩、歐文、盧斯等人的通信,甚至是已被英國銷毁的政府部門的檔案副本。藏品主題包羅萬有,如1966年九龍騷動、六七暴動、香港反貪污運動、香港政制發展以至回歸,是現今香港歷史研究仍未被全面發掘的公共歷史資源
作者是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碩士研究生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