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周末舉行半年度會議前夕,人民幣升值預期有增無減。人民銀行昨晨提升人民幣中間價181點子(1元等如10000點子),現貨亦再創匯改後新高,報6.6712兌1美元,較上月底已升0.3%,加上評級機構穆迪計劃調升中國政府債券信貸評級,料觸發更多熱錢流入內地,進一步推高人民幣升值壓力。
國慶假期後人民幣中間價再創新高,報6.683兌1美元,較9月底最後交易日中間價升181點子,再創匯改以來高位。人民幣現貨價報6.6712,較6月底升值1.6%。
星展:人幣每年升值3%至4%
市場預期IMF會議上各界將就人民幣升值問題再向中央施壓。星展銀行經濟研究部高級經濟師梁兆基相信,人民幣只會在中央政府可控制範圍內上升,料每年維持升值約3%至4%的步伐,不過由於美元近日呈現弱勢,短期人民幣的升勢明顯。中國總理溫家寶日前重申,中國改革人民幣匯率機制的立場堅定不移,但在逐步增加匯率彈性之時,亦要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保持匯率基本穩定。
穆迪研升中港政府債評級
穆迪目前予中國政府債券信貸評級為A1,該行指出,基於中國經濟在金融海嘯後迅速恢復,中期增長預期強勁,政府果斷有效的經濟刺激方案,及信貸基礎未有損毁下,正研究把評級調升,3個月內會有檢討結果。該行去年11月把中國展望評級由穩定提升至正面。穆迪亦表示,正檢討調升香港政府債券評級。
隨新興市場的信貸質素改善,資金滔滔不絕湧入,雖然可保持經濟向上增長,但卻同時引起產能過剩、經濟過熱的問題,通脹升溫。故對新興市場而言,大量資金流入是雙面刃。有分析師認為,穆迪調升內地主權債務評級,為人民幣升值問題進一步施壓,「提升評級反映中國強勁經濟增長前景,同時亦顯示中國需要購買力更強的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