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內銀將推不良資產證券化長青網文章

2015年12月2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12月20日 06:35
2015年12月20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隨着相關資料的相繼披露,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攀升的狀况日益引發關注,或成為內地金融體系的一大隱疾。為此,官方已悄然啟動不良貸款資產證券化等應對措施。


根據中國銀監會最新披露的資料,截至三季度末,內地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餘額11863億元人民幣,比上季末增加944億元;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59%,較上季末上升0.09個百分點。其中,1.59%的不良率見近6年新高,僅次於2009年三季度末的1.66%。所謂不良貸款,按照內地的監管規定,商業銀行應按照風險程度將貸款劃分為正常、關注、次級、可疑和損失五類,其中,貸款五級分類的後三類合稱為不良貸款,往往意味着借款人無法足額償還借款。


銀行不良貸款飈升的原因與內地經濟增速下行和經濟結構調整密切相關。在GDP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企業經營狀况的惡化對商業銀行資產品質產生了直接的影響。來自國家統計局的資料顯示,今年1至6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0.7%,一些重點行業的虧損面也有所擴大。


明年不良率將進2% 觸監管紅線

儘管監管機構一直強調內地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低於國際水準,但有分析認為,當前的不良貸款狀况仍是被低估的。根據標普評級公司金融機構評級資深董事廖強的說法,內地銀行業不良貸款率要比披露的不良率高得多,由於現行一系列制度因素,內地銀行往往傾向於把一些潛在問題資產分類為關注類貸款,而非不良貸款。若將內地上市銀行的不良貸款和關注類貸款合計,該資料相當於同時期不良貸款的三倍之多。


當然,還有更為嚴重的影子銀行問題。由於監管存在空白以及影子銀行自身的風控問題,內地影子銀行體系內的不良貸款率遠遠高於商業銀行體系。據相關機構估算,其中約有22%至44%的不良貸款會轉移至商業銀行體系,這會導致中國商業銀行體系中的不良貸款最多提高4.3%。


此外,即便是按照官方1.59%不良率來看,根據中國銀行的報告,2016年內地上市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將達到2.0%左右的水準,從而觸及150%撥備率的監管紅線。


由於商業銀行原有的政策性任務已經交給了新成立的三家政策性銀行來承擔,因此未來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將主要靠自身來進行消化,不良貸款上升將侵蝕銀行利潤,考慮到當前銀行利潤增速放緩的局面,未來商業的經營壓力將大幅提升,甚至影響金融體系的穩定。


中行有望打響證券化「首槍」

為應對不良貸款「雙升」的局面,除了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核銷的力度,採取各種手段清收、盤活不良貸款之外,監管機構已在緊鑼密鼓地推動不良貸款資產證券化的試點。根據內地媒體的報道,中國銀行業不良貸款資產證券化試點預計今年底或明年開始,目前國有四大行已獲得試點額度,中國銀行或打響不良資產證券化「首槍」,計劃發行規模預計在80億元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內地當前推行不良貸款資產證券化仍面臨困難和挑戰,具體的試點政策和配套的法律法規也尚需完善。 比如,根據2012年財政部和銀監會聯合下發的《金融企業不良資產批量轉讓管理辦法》,金融企業批量轉讓不良資產只能定向轉讓給資產管理公司,因此無論是發行方還是投資人均受到了制約。為此,需要監管機構進一步放寬批量轉讓不良資產的限制。


馮其十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