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內地資金近年大舉南下買樓、買殼,而有價有市的本地證券行亦成為目標之一;除具上市地位的券商外,三、四線證券行被收購消息亦頻頻傳出。業內人士表示,由於證券牌照有價,申請需時,而內地資金又財雄勢大,故不少選擇直接收購,甚至有「啤行」情况出現;另有老牌券商慨嘆,不少老牌證券行創辦人年紀漸大,在競爭激烈及下一代不願接手情况下,令賣盤意欲增加。
明報記者 徐寶文
中國金融市場改革開放,經常鼓勵企業及資金「走出去」,而香港則是不少內地企業「走出去」的「落腳點」。若欲在港從事證券行業,必須通過證監會的審批,才能獲發牌經營;惟由於審批程序需時,故近年愈來愈多內地資金,選擇收購這條「捷徑」;單是今年下半年,已有6宗上市公司收購券商的個案,即每個月最少有一間本地證券行賣盤(見表)。
半年6宗買賣個案
華融金控(0993)聯席董事李偉傑指,若自行建立一間證券行,由籌備到獲發牌照,需時約一年半,涉及的成本約500至700萬元,但內地資金財雄勢大,它們不介意付更多的成本,來節省時間。他稱,對他們來說,證券行的客戶量不是要主要考慮因素,因為通常它們已有其發展的方向、計劃或客源,最重要的是牌照。
申牌繁複 寧用錢買時間
他透露,現時1號牌(證券交易)市價大約1000萬元,若有更多牌照,則可賣得更高價錢,當中以6號牌(就機構融資提供意見)及9號牌(資產管理)最有價值。另據了解,倘同時擁有1、4、9號牌,叫價更可高逾3000萬元以上。
在具上市地位的本地券商近乎被「掃光」下,近期賣盤的,主要是三、四線的非上市證券行。立法會議員(金融界)張華峰坦言,隨著創辦人年紀漸大,加上願意加入傳統證券行業的新一代寥寥可數,同時監管條例越來越嚴謹,使營商環境越來越困難,而且政府多次漠視中小行的訴求,均令他們感到心灰意冷,增加賣盤的意欲。
中潤證券主席蔡陳葆芯則指,現時銀行連小市民生意亦想吸納,欲「大小通吃」,令客源被瓜分,生意十分「難做」,故若將公司賣出「起碼賺返一筆」。惟她亦概嘆,失去的意義比得來的金錢要大得多。
此外,據港交所(0388)資料顯示,年初至今已有21間新開業證券行,而截至11月底,本地證券行總數563間,較去年底增加5間,扭轉之前連續兩年的跌勢。有市場人士稱,在需求殷切下,甚至有「啤行」情況存在,「間行無客都唔緊要,最重要係無譴責紀錄」,他指這類證券行只會以最低成本運作,直至出售為止。
明報記者 徐寶文
中國金融市場改革開放,經常鼓勵企業及資金「走出去」,而香港則是不少內地企業「走出去」的「落腳點」。若欲在港從事證券行業,必須通過證監會的審批,才能獲發牌經營;惟由於審批程序需時,故近年愈來愈多內地資金,選擇收購這條「捷徑」;單是今年下半年,已有6宗上市公司收購券商的個案,即每個月最少有一間本地證券行賣盤(見表)。
半年6宗買賣個案
華融金控(0993)聯席董事李偉傑指,若自行建立一間證券行,由籌備到獲發牌照,需時約一年半,涉及的成本約500至700萬元,但內地資金財雄勢大,它們不介意付更多的成本,來節省時間。他稱,對他們來說,證券行的客戶量不是要主要考慮因素,因為通常它們已有其發展的方向、計劃或客源,最重要的是牌照。
申牌繁複 寧用錢買時間
他透露,現時1號牌(證券交易)市價大約1000萬元,若有更多牌照,則可賣得更高價錢,當中以6號牌(就機構融資提供意見)及9號牌(資產管理)最有價值。另據了解,倘同時擁有1、4、9號牌,叫價更可高逾3000萬元以上。
在具上市地位的本地券商近乎被「掃光」下,近期賣盤的,主要是三、四線的非上市證券行。立法會議員(金融界)張華峰坦言,隨著創辦人年紀漸大,加上願意加入傳統證券行業的新一代寥寥可數,同時監管條例越來越嚴謹,使營商環境越來越困難,而且政府多次漠視中小行的訴求,均令他們感到心灰意冷,增加賣盤的意欲。
中潤證券主席蔡陳葆芯則指,現時銀行連小市民生意亦想吸納,欲「大小通吃」,令客源被瓜分,生意十分「難做」,故若將公司賣出「起碼賺返一筆」。惟她亦概嘆,失去的意義比得來的金錢要大得多。
此外,據港交所(0388)資料顯示,年初至今已有21間新開業證券行,而截至11月底,本地證券行總數563間,較去年底增加5間,扭轉之前連續兩年的跌勢。有市場人士稱,在需求殷切下,甚至有「啤行」情況存在,「間行無客都唔緊要,最重要係無譴責紀錄」,他指這類證券行只會以最低成本運作,直至出售為止。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