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包容性增長或成「十二•五」新關鍵詞長青網文章

2010年10月1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10月10日 05:35
2010年10月10日 05: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再過一周,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將在京舉行。此次會議之所以為外界矚目,在於胡溫交棒日期漸近,且將為十二•五規劃(2011至2015年)定調。預計胡錦濤最近在第五屆亞太經合組織人力資源開發部長級會議上提出的「包容性增長」,或為「十二•五」規劃的新關鍵詞,引導內地未來航路。

老問題需新思路

今年是內地「十一•五」規劃收官之年,在這5年裏,內地經濟保持10%左右的增長,堪稱獨步全球。不過,在持續快速增長的同時,亦受內憂外患的制約。

從國際看,一些發達國家對中國的發展,再也不提中國經濟崩潰論,而是重彈中國經濟威脅論,對中國承擔國際責任和義務提高價碼,在貿易往來、市場准入等方面使絆子。

從國內看,粗放的發展方式難以為繼,能源、資源和環境的制約,更使內地可持續發展遭遇瓶頸。區域發展不平衡,收入差距、城鄉差距,以及貧富差距引發的社會不和諧現象,更是未來發展的大忌。

顯然,這些問題並非「一日之寒」,中南海雖早就提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深化改革開放,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公平公義。然而,效果並不彰顯。為今之計,解決這些老問題,亟需新的思路。亞洲開發銀行2007年提出的包容性增長這個概念,或許是一貼良方。

新思路需新動作

因此,胡總包容性增長一說初出,坊間包括理論界一時霧煞煞。曾在亞行任職的湯敏等經濟學家近日出面解讀,稱包容性增長最核心的含義,就是經濟增長讓低收入人群受益。

聽取「十二•五規劃」,將是五中全會一項重要議程,並起到一言九鼎的作用。可以預見,新的5年規劃仍將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實現從外需轉向內需、從高碳轉向低碳、從強國轉向富民的三大轉型。

有分析家認為,當下內地收入差距過大,已接近社會所能忍受的「紅線」,成為經濟發展的一大隱患。在經濟盤子愈來愈大之下,做大蛋糕不成問題,如何公平公義切好蛋糕,才是關鍵。

在收入分配方面,其總體指向將是通過財稅一系列改革,調高低收入,控制高收入者的過快增長,擴大中產階級,使之形成橄欖形的社會格局,同時打擊非法收入,規範灰色收入。

新動作將損舊利益

不過,如此動作,勢必侵損利益群體和壟斷集團的利益,非得執政當局有大決心才行得通。政治體制改革和陽光政策,也得跟上才有成功的保障。5天之後,五中全會即將揭盅,想必會有初步答案。

馮其十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