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智利礦工救援井打通長青網文章

2010年10月1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10月10日 05:35
2010年10月10日 05: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經歷兩個多月的漫長等待,智利北部聖何塞坍方礦坑的救援通道終於在昨日完全打通,預料被困的33名礦工最快可於周二陸續返上地面重見天日,較最初估計早了兩、三個月。通井一刻,警報器鳴笛慶祝,現場數以百計礦工家屬無不欣喜若狂。

負責開鑿救援豎井的工程人員,周五以強力鑽挖機通宵挖掘了39米,鑽穿堅固的火山岩,在香港時間昨晚鑽抵離地面約700米的礦工所處位置。礦業部長戈爾沃內(Laurence Golborne)表示,他們將放下攝錄機研究井壁的結構安全,以判斷是否需要鑲嵌150噸鋼管鞏固豎井,避免礦工升井時遇巨石坍塌,預料快則2、3天,晚則8至10天,就可採用「鳳凰」號載人艙把礦工逐一救出。不過,該鋼管亦可能會阻塞救援艙升降,所以當局正處於兩難。

當局會安排他們分三批獲救,首批會是最強健的礦工,以便他們獲救後協助拯救同伴。首個升井的,最有可能是每日在坑內連跑數千米的培尼亞(Edison Pena)。至於第二批是患糖尿病、肺病等最虛弱者,其餘礦工最後獲救。醫護人員連日監測礦工的健康和體重,希望他們適合擠進那約54厘米寬的載人艙。由於礦工連日不見陽光,他們出地面前會獲發太陽眼鏡保護眼睛,然後送往醫院。

中國起重機負責吊起救援艙

不過,礦難區的地形及地質結構特殊,而單是負責吊起載人艙的中國製SCC4000型履帶起重機,機身就重逾330噸,管道內壁能否承受如此巨大壓力仍然存疑。現場唯一亞裔救援人員、上海三一集團智利分公司服務經理郝恒稱,救援的主要困難在於載人艙能否順利通過井深100米下的一處彎位。他指出,豎井只有約2呎闊,而且不太筆直,載人艙在每次短至11分鐘、長至1.5小時的升降過程中,會與僅距兩吋的通道內壁產生巨大摩擦力,隨時可能引發通道內岩層脫落,卡住載人艙升降。艙內設有監測器和免提電話,如果礦工在升上地面時受阻,一名監督會利用滑輪下降嘗試營救。

拯救恐釀塌石 家屬憂喜交集

由於這最後階段拯救行動,隨時可能引發塌石帶來「災難性反後果」,令地面的礦工家屬憂喜交集。在礦難現場紮營等待的礦工家屬手持智利國旗和聖母像,唱着自創的歌曲《加油礦工們》,祈求礦工平安兼互相激勵。他們表示在這拯救尾聲,謹慎勝於速度。最年輕受困礦工蘇亞雷斯(Jimmy Suarez)的母親說﹕「我們等了兩個月,也能等多兩日。」

33名年齡介乎19至63歲的礦工自8月5日起被困,是人類史上礦工受困最久的一場礦難。拯救行動也極為複雜,美國太空總署專家亦參與營救。各國傳媒更出動逾千名記者,準備報道礦工獲救的一手消息。

新華社/法新社/彭博通訊社/紐約時報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