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陳景祥﹕繼續撐香港長青網文章

2015年12月3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12月31日 06:35
2015年12月31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我在《明報》這個專欄的第一篇文章刊於3月30日,題目是「撐香港」,今天是2015年「齊物論」最後一篇,我想用這個題目「繼續撐香港」。


從「本土意識」萌芽開始,高官名人和社會賢達即視「挺港」為政治不正確,深恐表錯態會被視為大香港主義,輕則是對一國和兩制之間孰輕孰重失了分寸,嚴重者,更怕會被標籤為同情港獨,犯了政治錯誤!這種「恐慌」情緒表露得最淋漓盡致的,是世界盃外圍賽9月8日內地對香港一仗(在旺角場上演),眾問責高官竟然全體封口「不予置評」,其窘態令人難以想像;香港的「地方官」竟然不敢撐自己的球隊,何其可悲!

中聯辦前主任高祀仁在2009年6月22日在《求是》雜誌寫了篇文章〈香港在國家改革開放中的地位和貢獻〉,此文的背景是「在隆重紀念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的歷史時刻……明確香港在國家未來發展中的地位」;文章列舉了「香港為國家改革開放作出了巨大貢獻」的四大作用——積極的先鋒作用、持續的推動作用、獨特的橋樑作用、有益的借鑑作用,說法雖然很大陸化,但闡釋香港對大陸的作用卻是踏實客觀,實事求是。


為了政治正確貶低香港 何其可悲

5年之後,國務院發表〈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2014年6月10日),這份文件被視為中央對港政策由鬆入緊的分水嶺,然而在白皮書「附錄」中列舉的「內地與香港交流合作有關情况」,清楚顯示香港是內地最重要的貿易伙伴和主要出口市場之一;儘管有人「警告」香港佔全國GDP由雙位數跌至現在約2%,但香港至今仍是內地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資(FDI)來源地。


香港的獨特地位,繫於香港仍然可以對內地作出多少貢獻,在經濟新常態、一帶一路、轉型升級,以至人民幣國際化等不同戰略範疇,香港仍然有它無可取代的位置。


2015年內地發生的「暴力救市」、天津濱海新區大爆炸、深圳山泥傾瀉等大事,都暴露了內地發展過程中經濟管理和城市管理隱藏的特大風險,相比之下,香港的穩定和安全,其實非常可靠。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當太多層峰人物為了政治正確而貶香港時,真正愛香港的人又怎能不「繼續撐香港」? 明年見。


[陳景祥 齊物論]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