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朱凱迪:不要和民主派躲在「溫水」裏長青網文章

2016年01月0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1月02日 06:35
2016年01月02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人們面對政治困局時,總愛捨難取易。


香港明明經歷了波瀾壯闊的雨傘群眾運動,而剛過去的區議會選舉也出現了社區民主政治的新苗頭,可是一來到立法會選舉年,輿論馬上把討論簡化為(1)民主派政黨能否協調參選名單,以爭取最多議席,抵抗北京的政治攻勢;(2)民主派政黨能否換代年輕化。


同一時間,民間團體也回到自己的議題裏經營。無論是環保、退保、房屋、高鐵、網絡自由,不同的危機,繼續疲於奔命,日日圍着facebook轉。


一年過去 幾乎原地踏步

回想一年多前,當民眾的憤怒集體爆發時,民主派政黨和民間團體個個手足無措,因為無論在思想上和組織上都準備不足,無法凝聚新冒出來的民眾力量,後來還出於「止蝕」思維,主動希望結束佔領。


如果當日是自覺不足而偃旗息鼓,那之後最需要做的,不是徹底檢討弱點,革新思想和壯大組織,等待他日捲土重來嗎?

可是,一年過去,幾乎原地踏步。彷彿什麼也沒有發生。


民眾的民主組織和政治思想發展是香港民主派過去30年累積下來的弱項,現在要重新做起,固然艱巨無比。「唯普選路線」破產後,還剩什麼?社區民主組織老化,除了辯稱「街坊唔係咁諗」,還可以怎樣?香港有幾百萬打工仔女,為何工人運動一直疲不能興?北京也清楚民主派在傘運後迷失方向,因此在過去一年「趁你病攞你命」,全方位進攻,讓民主派再次陷入「回應式政治」的困局。


「進階版溫水煮蛙」

弔詭的是,「回應式政治」也符合了民主派的工作慣性,因此讓大家更趨向「捨難取易」,變相紓緩了處理深層次問題的壓力。主流輿論也在不斷的危機中調低了對民主派的要求:立法會大戰當前,最緊要守住三分之一議席。因此,黨派間做好些協調,讓年輕人上位,換些新面孔「守護香港」,已經足夠令選民繼續投票支持(無論是否含淚)。


這種形勢可以稱之為「進階版溫水煮蛙」:因為不知道跳出溫水外可以怎麼辦,選擇留在溫水裏慢慢熱死。今年的元旦遊行,議題一堆,偏偏在爭取民主方面,一片空白,已經說明問題之深重。


寫這篇文,不是要哀悼香港民主運動之死,而是希望大家不要和民主派和輿論一起躲在溫水裏,只談枝節,迴避重點。香港人沒有放棄民主,不過民主運動的新動力,早已不在民主派裏頭,而在於「雨傘一代」。


過去一年,「雨傘一代」自發地「傘落社區」,發展不同類型的社區民主計劃,積極參與區議會選舉,讓市民經驗了政治創新的巨大潛力,也明白到除了煽動排外的「仇恨寗懼政治」外,香港人還可以選擇自己社區自己救的「希望政治」。這些嘗試,正是要補足民主派在地區組織上的老化和空白(雖然「傘兵」可能並不自覺)。


如今最應該關注的是,怎樣把握住區議會選舉時冒現的社區民主苗頭,讓「雨傘一代」通過今年底的立法會選戰,在組織規模和政治思想上皆超越民主派,並透過競爭形成新的綱領和領導,與普羅大眾一起突破政治困局。


2016年可能是香港民主運動「改朝換代」的一年。結果如何,無人知道,但總比討論民主派政黨能否協調名單和換新人,有意義得多。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