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中國的核電發展進行大幅提速,且大步幅佈局國際市場,成為不容小覷的一支力量。
近期有內地官員相繼表態稱,中國單純發展可再生能源不足以實現2030年非化石能源佔比20%的目標,因此必須要發展一些核電。中國近期屢次外訪均攜核電專案簽下大單,核電成為繼高鐵之後,中國「走出去」又一張重要名片。
隨着中國內地能源結構升級的進程,核電已成為替代煤電的主要選項之一。除了在國內建設核電站,中國核電也正在世界棋盤上積極落子。
三大巨頭「走出去」初見成效
作為中國核電「走出去」的主力軍,中國內地具有核電經營資格的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三大巨頭,都已經在國際市場佈下陣腳。
中核集團以埃及、沙特、伊朗等中東國家為主,中廣核的佈局重點在歐洲、東南亞,而國電投正主攻南非、土耳其和巴西市場。
目前,中國已成為繼美國、法國、俄羅斯之後第四個掌握三代核電技術的國家,並已研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CAP1400和「華龍一號」。這些新建專案的關鍵設備、零部件和原材料的國產化率達到85%以上,擺脫了進口的束縛和知識產權的限制。另外,經濟性是中國核電在世界市場中最大的競爭優勢,核電專家(邢繼、鄭明光)介紹,「華龍一號」和「CAP1400」的機組設計壽命均為60年,採用18個月換料周期,使機組可利用率大大提高。
包括生產、運行、維修、培訓、技術支援、資訊系統建設等在內的全方位對外服務產品也為中國核電「走出去」增加了砝碼。國電投已多次承辦培訓班,為來自南非等目標市場國的核電主管部門官員和技術人員進行技術培訓。
第三代核電技術安全系數高
2011年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之後,世界各地反對核電站的聲音此起彼伏,核電站的安全備受關注。
核電專家表示,以往發生事故的電站技術均為二代以下,第三代核電技術引進了非能動的設計,在發生極端事件後,能夠利用自然力導出堆芯的餘熱,有效補充能動操作,增強可靠性,另外,第三代核電站結合福島事故的教訓對電廠的外部設計進行了改良,已經具備抵禦地震、飛機撞擊、海嘯水淹等外部事件的能力。
「CAP1400」總設計師鄭明光稱,中國的三代核電技術已達國際最高安全標準,一些指標甚至好於發達國家。
目前中國核電「走出去」已初見成效。一名核電行業高層稱實現本土化、在當地建立合資企業是中國核電「走出去」的未來發展方向。核電「走出去」實際上是把中國整個產業、產能,把中國的人才、技術、服務,甚至資金都帶出去的過程,這不僅將為中國帶來巨大收益,也將帶動沿線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產能升級。」這名業界人士表示。
核電可供開發的海外目標市場招標時間集中在未來5年至7年,錯過了這個窗口期,中國將錯過「走出去」的良機。
據統計,「一帶一路」沿線周邊有60多個國家已經和正在計劃發展核電。專家預測,如果中國能夠獲得「一帶一路」沿線20%的市場份額,將直接產生近1萬億產值,創造500萬個就業機會,全盛期將產生約3萬億產值。可以預見,「一帶一路」或將成為中國核工業未來佈局世界的主要方向。
馮其十
近期有內地官員相繼表態稱,中國單純發展可再生能源不足以實現2030年非化石能源佔比20%的目標,因此必須要發展一些核電。中國近期屢次外訪均攜核電專案簽下大單,核電成為繼高鐵之後,中國「走出去」又一張重要名片。
隨着中國內地能源結構升級的進程,核電已成為替代煤電的主要選項之一。除了在國內建設核電站,中國核電也正在世界棋盤上積極落子。
三大巨頭「走出去」初見成效
作為中國核電「走出去」的主力軍,中國內地具有核電經營資格的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三大巨頭,都已經在國際市場佈下陣腳。
中核集團以埃及、沙特、伊朗等中東國家為主,中廣核的佈局重點在歐洲、東南亞,而國電投正主攻南非、土耳其和巴西市場。
目前,中國已成為繼美國、法國、俄羅斯之後第四個掌握三代核電技術的國家,並已研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CAP1400和「華龍一號」。這些新建專案的關鍵設備、零部件和原材料的國產化率達到85%以上,擺脫了進口的束縛和知識產權的限制。另外,經濟性是中國核電在世界市場中最大的競爭優勢,核電專家(邢繼、鄭明光)介紹,「華龍一號」和「CAP1400」的機組設計壽命均為60年,採用18個月換料周期,使機組可利用率大大提高。
包括生產、運行、維修、培訓、技術支援、資訊系統建設等在內的全方位對外服務產品也為中國核電「走出去」增加了砝碼。國電投已多次承辦培訓班,為來自南非等目標市場國的核電主管部門官員和技術人員進行技術培訓。
第三代核電技術安全系數高
2011年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之後,世界各地反對核電站的聲音此起彼伏,核電站的安全備受關注。
核電專家表示,以往發生事故的電站技術均為二代以下,第三代核電技術引進了非能動的設計,在發生極端事件後,能夠利用自然力導出堆芯的餘熱,有效補充能動操作,增強可靠性,另外,第三代核電站結合福島事故的教訓對電廠的外部設計進行了改良,已經具備抵禦地震、飛機撞擊、海嘯水淹等外部事件的能力。
「CAP1400」總設計師鄭明光稱,中國的三代核電技術已達國際最高安全標準,一些指標甚至好於發達國家。
目前中國核電「走出去」已初見成效。一名核電行業高層稱實現本土化、在當地建立合資企業是中國核電「走出去」的未來發展方向。核電「走出去」實際上是把中國整個產業、產能,把中國的人才、技術、服務,甚至資金都帶出去的過程,這不僅將為中國帶來巨大收益,也將帶動沿線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產能升級。」這名業界人士表示。
核電可供開發的海外目標市場招標時間集中在未來5年至7年,錯過了這個窗口期,中國將錯過「走出去」的良機。
據統計,「一帶一路」沿線周邊有60多個國家已經和正在計劃發展核電。專家預測,如果中國能夠獲得「一帶一路」沿線20%的市場份額,將直接產生近1萬億產值,創造500萬個就業機會,全盛期將產生約3萬億產值。可以預見,「一帶一路」或將成為中國核工業未來佈局世界的主要方向。
馮其十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