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在經濟增長放緩及盈利低迷的環境下,2016年由下而上的選股策略尤其重要。儘管近期的中國數據疲弱,中國的服務行業狀况普遍良好,但增長並不足以抵消製造業放緩的影響。消費需求受反貪行動的嚴重打擊,受影響的包括本地及國際奢侈品甚至必需消費品生產商。由於房屋動工量放緩及地方政府缺乏實施財政刺激的動力,固定資產投資增長(以往具有反周期工具的作用)亦已出現減速迹象。
改革及重組一向被視為中國政府提高企業效率及優化資源配置的關鍵徵兆。然而,特別是大型國有企業方面,目前為止的改革措施仍令人失望。相比之下,由於在改變及改革方面獲得更大靈活性,小型國有企業已達到一定程度的進展。展望2016年,特別是在迫切的科技行業方面,政府或會進一步鼓勵海外合併及收購。然而,其中部分交易未必能夠提高企業盈利,投資者需要密切關注。
金融繼續市場化 新經濟吃重
改革方面最重要的進展是金融市場自由化。人民幣去年底被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組合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里程碑。此外,股市持續自由化(首先是滬港通,其次是與此類似的深港通亦即將實施),將擴大中國股市的可投資範圍並帶來進一步投資機遇。另外,指數供應商MSCI早前將總部位於中國的ADR(美國預託證券)公司納入MSCI中國指數及MSCI新興市場指數(將於今年5或6月完成),這將對中國市場發展產生更深遠的影響。經濟結構調整亦將更好地反映中國「新經濟」的現實,其中教育、互聯網、電子商務、旅遊及消費行業在經濟增長中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據MSCI中國指數所示,目前中國股市估值接近過去幾次危機時期(包括2008年環球金融危機)的最低水平,而連續市帳率接近1.1倍。我們認為許多壞消息已反映在股價上。由於通縮環境將使中國政府能夠進一步推出貨幣刺激措施(如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利率),市場流動性將維持利好。
嚴重系統性崩潰機會微
中國的潛在風險包括政府的政策錯誤、企業的盈利風險(由於通縮環境導致收入增長疲弱),以及銀行體系的不良貸款進一步增加。短期而言,儘管重組將繼續對經濟帶來壓力,我們預測金融體系不會出現嚴重的系統性崩潰。2016年應採取由下而上的選股方式,我們仍將重點投資於擁有可持續業務模式及強勁現金流的公司。鑑於我們看好中國消費需求的長期前景,我們繼續增持消費/服務行業股,包括互聯網、旅遊及教育。我們亦有選擇性地投資能夠受惠於利好政府政策的公司,包括鐵路設備、環境保護及可再生/替代能源股。另一方面,鑑於資產質素風險上升及淨息差下降,我們仍對銀行股維持謹慎。與此同時,我們普遍減持石油及商品股。
中國經濟低迷及內地訪港遊客數目持續下降正對香港零售業造成不利影響,而零售業是過去幾年香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儘管近期本地經濟前景更趨黯淡,但長期而言,我們繼續認為內需股具有良好價值,包括商業地產投資者、多元化地區及環球綜合企業、泛區域保險公司及個別出口製造商。這些企業通常擁有非常保守的資產負債表、穩健的業務優勢、利好的股息以及投資者非常熟悉的優質管理層。
把握進一步下跌機會撈A股
2015年第三季,中國A股市場如預期般出現大幅的短期調整。由於流動性仍利好以及保證金持倉已降至更合理水平,預期短期內該市場將維持窄幅波動。儘管市場升勢受到政府懸置股票的限制,但經過去年下半年的調整後,部分較優質的股票已更具吸引力,但許多小型和中型股的估值仍偏高。在我們的整體大中華區策略中,我們已於去年第二季對大部分A股進行套利,並將把握市場進一步下跌的機會,以有選擇性地買入該市場。
施羅德投資大中華區股票主管
[盧偉良 2016前瞻]
改革及重組一向被視為中國政府提高企業效率及優化資源配置的關鍵徵兆。然而,特別是大型國有企業方面,目前為止的改革措施仍令人失望。相比之下,由於在改變及改革方面獲得更大靈活性,小型國有企業已達到一定程度的進展。展望2016年,特別是在迫切的科技行業方面,政府或會進一步鼓勵海外合併及收購。然而,其中部分交易未必能夠提高企業盈利,投資者需要密切關注。
金融繼續市場化 新經濟吃重
改革方面最重要的進展是金融市場自由化。人民幣去年底被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組合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里程碑。此外,股市持續自由化(首先是滬港通,其次是與此類似的深港通亦即將實施),將擴大中國股市的可投資範圍並帶來進一步投資機遇。另外,指數供應商MSCI早前將總部位於中國的ADR(美國預託證券)公司納入MSCI中國指數及MSCI新興市場指數(將於今年5或6月完成),這將對中國市場發展產生更深遠的影響。經濟結構調整亦將更好地反映中國「新經濟」的現實,其中教育、互聯網、電子商務、旅遊及消費行業在經濟增長中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據MSCI中國指數所示,目前中國股市估值接近過去幾次危機時期(包括2008年環球金融危機)的最低水平,而連續市帳率接近1.1倍。我們認為許多壞消息已反映在股價上。由於通縮環境將使中國政府能夠進一步推出貨幣刺激措施(如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利率),市場流動性將維持利好。
嚴重系統性崩潰機會微
中國的潛在風險包括政府的政策錯誤、企業的盈利風險(由於通縮環境導致收入增長疲弱),以及銀行體系的不良貸款進一步增加。短期而言,儘管重組將繼續對經濟帶來壓力,我們預測金融體系不會出現嚴重的系統性崩潰。2016年應採取由下而上的選股方式,我們仍將重點投資於擁有可持續業務模式及強勁現金流的公司。鑑於我們看好中國消費需求的長期前景,我們繼續增持消費/服務行業股,包括互聯網、旅遊及教育。我們亦有選擇性地投資能夠受惠於利好政府政策的公司,包括鐵路設備、環境保護及可再生/替代能源股。另一方面,鑑於資產質素風險上升及淨息差下降,我們仍對銀行股維持謹慎。與此同時,我們普遍減持石油及商品股。
中國經濟低迷及內地訪港遊客數目持續下降正對香港零售業造成不利影響,而零售業是過去幾年香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儘管近期本地經濟前景更趨黯淡,但長期而言,我們繼續認為內需股具有良好價值,包括商業地產投資者、多元化地區及環球綜合企業、泛區域保險公司及個別出口製造商。這些企業通常擁有非常保守的資產負債表、穩健的業務優勢、利好的股息以及投資者非常熟悉的優質管理層。
把握進一步下跌機會撈A股
2015年第三季,中國A股市場如預期般出現大幅的短期調整。由於流動性仍利好以及保證金持倉已降至更合理水平,預期短期內該市場將維持窄幅波動。儘管市場升勢受到政府懸置股票的限制,但經過去年下半年的調整後,部分較優質的股票已更具吸引力,但許多小型和中型股的估值仍偏高。在我們的整體大中華區策略中,我們已於去年第二季對大部分A股進行套利,並將把握市場進一步下跌的機會,以有選擇性地買入該市場。
施羅德投資大中華區股票主管
[盧偉良 2016前瞻]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