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升中講粗俗潮語 家長三招可拆解(9-15歲)長青網文章

2016年01月0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1月05日 06:35
2016年01月05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問:我有一個13歲、剛升中一不久的兒子,他以往比較文靜,但近日開始發覺有點改變,如與我們或妹妹談話時會採用一些網絡潮語,有些潮語,在我和丈夫眼中是比較粗俗的;甚至有一兩次聽過他說粗口(他在房間內說的,不知是對着電話,還是電腦說)。我和丈夫都感到擔憂,但又覺得如講粗口便斷定孩子變壞就太嚴重,有朋友認為這是青少年成長必經階段,是否應該由得他自然過渡?




升上中學後,學校環境和校園文化也跟小學不一樣。這個新環境會影響子女的生活習慣,也為他們的行為帶來轉變,因此家長再不能要求他們跟小學時的生活習慣一樣。此外,處於青春期的青少年很需要得到朋輩的認同及肯定,在新校園裏結識朋友和被朋友接納,對他們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事。為了融入朋友圈子,便需要「埋堆」,若這時認識的新朋友喜歡使用「網絡潮語」,這亦可能影響他們會用潮語與同學溝通。在這個案上,建議家長處理時可注意以下要點﹕


掌握潮語意思 與子女交流

1. 增加了解,知己知彼

要有效地跟子女溝通,父母必須掌握子女的想法和行為的背後含意。因此,家長在擔憂之餘,不妨先了解兒子所用網絡潮語的意思和青少年的一般使用習慣。明白多一點,自然能幫助對事件作出客觀分析。


2. 真誠溝通,聆聽原因

當家長明白到環境及朋友對子女的影響後,則可用真誠的態度與兒子分享自己的觀察和擔憂,而不要以質問口吻要他回答,相信這種溝通方式能鼓勵他說出對「網絡潮語」的看法和使用原因。家長能了解行為背後的動機,才能對症下藥。


3. 闡釋立場,設立底線

青少年需要自由,但同樣亦需指引,這樣才能從多角度思考,找出合理的處事方案。在討論過程中,父母可與兒子分享大家的觀點,找出彼此接納的處理方案。然而,若父母認為一些原則及價值觀必須堅持,如不能接納他說粗口等,則除向兒子表示明白外,同時亦要說明自己的想法及底線,讓他也學懂尊重家人的需要,以合適的方法去表達自己,令家人感到舒服。


資料提供﹕香港青年協會學校青年工作社工石秀雲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