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世界遺產」這頭銜是把兩刃劍,尤其像法國里昂(Lyon)這座擁有逾2000年歷史的古城。市中心323公頃範圍,1998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納入「世界遺產名錄」,叫旅客仰慕,教當地人自豪。然而多華美的舊建築總會看膩,恰巧20年前,半島區(La Presqu'ile)的碼頭Port Rambaud關閉,幾年後市政府拍板重建,令這片位處頌恩河(Saone)與隆河(Rhone)匯流的三角地帶Confluence開發區(La Confluence),成為里昂發展新希望。
隆冬午後,陽光明媚,黃葉泛起金光,依着新區河畔散步,踏在舊路軌上,旁邊新舊建築共冶一爐,那份寫意悠閒,寒風怎也吹不走,遊蕩至夕陽西下時,才捨得離開。
2000年古城 絲織帶旺經濟
里昂的歷史厚得說不完。公元前43年由羅馬人創建,時稱Lugdunum,曾是三代高盧政權(The Gallic Empire)其中一個首府,因坐落頌恩河與隆河交匯,而擔當周邊地區的政治和經濟樞紐,是羅馬帝國時期最重要城市之一。
文藝蓬勃 印刷媲美威尼斯
15世紀的里昂已是歐洲知名大都會,彼時文藝復興運動在意大利發展得如火如荼,來自德國和瑞士的印刷工人,將嶄新的印刷技術帶進里昂;隨時間演進,16世紀時里昂跟意大利威尼斯和比利時安特衛普並稱歐洲三大印刷中心,詩人、學者、藝術家、建築家,還有收藏家絡繹不絕來到城中,書籍、畫作、建築、雕刻等作品相繼出現,滋養這個法國南部古城。
文藝界朝氣勃勃,同一時期位於里昂半島區北端的紅十字山(La Croix-Rousse),紡織機正唧唧作響。里昂早於14世紀已出產絲綢,法國國王法蘭西斯一世(Francois I)更是頭號粉「絲」,在位期間積極推動市內絲織業發展。1536年,兩名意大利皮埃蒙特商人Guillaume Turchetti及Bartolomeo Nari在法王支持下,於紅十字山開設里昂首家絲綢紡織工場,自此,當地逐步取代意大利的龍頭位置,成為絲綢貿易及紡織工業中心。
歷史文獻記載,18世紀里昂從事紡織業的人數佔去當地全市四成勞動人口,19世紀中葉更屬黃金時代,全市絲織機數目一度多達10萬台,75%經濟活動都與絲綢有關。1828年時任里昂市長Jean de Lacroix-Laval提出的「Presqu'ile Perrache發展計劃」獲批後,過度依賴絲織業的經濟模式漸漸轉變。
19世紀轉型 發展兩河交匯區
「Presqu'ile」就是半島區,地圖上左邊是頌恩河,過橋後可登上富爾維耶(Fourvière);右邊是隆河,可通往東岸Part- Dieu商業區,以及全市面積最大的金頭公園(Le Parc de la Tête d'Or);「Perrache」則是1857年落成啟用、火車站Gare de Lyon-Perrache簡稱,在1978年火車站Gare de Lyon Part-Dieu建成前,一直是當地最重要的火車站。
受惠於絲綢貿易奠下的基礎,加上市政府決心轉型,這片兩河交匯的新發展區,絕對是里昂19世紀後,躍升為法國以至歐洲工業重鎮的重要舞台。1828年至1926年的大約100年間,區內大興土木,鐵路沿La Mulatière Bridge連接法國東南部城市聖艾蒂安(Saint-Étienne),工廠、煤氣廠、樓房、兵工廠、監獄先後落成,政府又興建廉價房屋,碼頭Port Rambaud在1926年建成後,對外貿易發展加快,為當地經濟注入新動力。
三角地段變身 傳媒總部雲集
經過逾160年建設,昔日新區已老化,上世紀90年代,不少工廠及60年代開幕的批發市場,紛紛遷至里昂東南部的Corbas,Port Rambaud亦於1995年關閉,大量土地丟空,是為這片三角地段的革新轉捩點。新開發區名為Confluence,法文解作匯流,由招標到重建工程展開,至今歷時20年,面積多達150公頃的基建大致成形,共分四部分﹕第一及第二期,分別是佔地22.5公頃及35公頃的住宅區及綜合發展區,由舊監獄等改建的Perrache and Sainte-Blandine綜合區,還有長1.5公里的海濱長廊(Saone Embankments)。2003年完工的第一期,稱得上是心臟地帶,大型商場坐落內港Place Nautique碼頭旁邊,法國新聞機構Euronews、法國電台Radio Espace,以及全法最大展覽會籌辦公司GL Events的總部都設在這裏。
河畔漫步 尋舊日基建痕迹
Confluence開發區重視共享,四成新建住宅列作可負擔房屋(Affordable Housing),海濱長廊亦跟巴黎塞納河一樣,大多沒圍欄遮擋,午後時分,市民和旅客直接倚河畔欣賞景色,享受陽光。沿着長廊直走,在重重泛起金光的黃葉樹影間,會找到舊時碼頭、船塢及路軌的痕迹,昔日的糖廠原好保留,成為藝術展覽場地La Sucrière。
玻璃建築 眺望匯流日落
往三角地帶的盡頭前進,老遠望見博物館Musée des Confluences閃閃發光。這座面積2.2萬平方米的不規則玻璃建築,是里昂新地標,2014年12月底開幕,暗藏「水晶」(Crystal)、「雲朵」(Cloud)和基座(Plinth)三大設計元素,屬於「水晶」的會場入口部分以玻璃幕牆建成,白天迎接自然光,入夜後燈火綻放,如寶石般明亮。
場內設有人類學及科學範疇的常設展覽,探討地球、人類及動物的進化和死亡議題,另設文化類特展,2016年1月底結束的「Art and the Machine」,展出艾未未作品Very Yao等。博物館對陳列展品和資料極之講究,看得賞心悅目,不少學生都專程到場內寫生,旅客則喜歡在窗台逗留,高處眺望兩河交匯景色,日落時分,眼前畫面格外醉人。
■旅遊錦囊
簽證:特區護照及BNO免簽證
匯率:1歐元約兌8.5港元
機票:香港並無直航機往里昂,經迪拜轉機,連稅及附加費,來回票價由$8171起,查詢:www.emirates.com(阿聯酋航空)
博物館入場費:成人收費9歐元(約76港元)
交通﹕前往Musée des Confluences,可乘搭電車T1線,在Musée des Confluences站下車,單程收費1.8歐元(約15港元)
旅遊資訊﹕www.onlylyon.com(里昂旅遊局)、www.museedesconfluences.fr(Musée des Confluences)
文、圖:蔡俊業
編輯:洪慧冰
[email protected]
隆冬午後,陽光明媚,黃葉泛起金光,依着新區河畔散步,踏在舊路軌上,旁邊新舊建築共冶一爐,那份寫意悠閒,寒風怎也吹不走,遊蕩至夕陽西下時,才捨得離開。
2000年古城 絲織帶旺經濟
里昂的歷史厚得說不完。公元前43年由羅馬人創建,時稱Lugdunum,曾是三代高盧政權(The Gallic Empire)其中一個首府,因坐落頌恩河與隆河交匯,而擔當周邊地區的政治和經濟樞紐,是羅馬帝國時期最重要城市之一。
文藝蓬勃 印刷媲美威尼斯
15世紀的里昂已是歐洲知名大都會,彼時文藝復興運動在意大利發展得如火如荼,來自德國和瑞士的印刷工人,將嶄新的印刷技術帶進里昂;隨時間演進,16世紀時里昂跟意大利威尼斯和比利時安特衛普並稱歐洲三大印刷中心,詩人、學者、藝術家、建築家,還有收藏家絡繹不絕來到城中,書籍、畫作、建築、雕刻等作品相繼出現,滋養這個法國南部古城。
文藝界朝氣勃勃,同一時期位於里昂半島區北端的紅十字山(La Croix-Rousse),紡織機正唧唧作響。里昂早於14世紀已出產絲綢,法國國王法蘭西斯一世(Francois I)更是頭號粉「絲」,在位期間積極推動市內絲織業發展。1536年,兩名意大利皮埃蒙特商人Guillaume Turchetti及Bartolomeo Nari在法王支持下,於紅十字山開設里昂首家絲綢紡織工場,自此,當地逐步取代意大利的龍頭位置,成為絲綢貿易及紡織工業中心。
歷史文獻記載,18世紀里昂從事紡織業的人數佔去當地全市四成勞動人口,19世紀中葉更屬黃金時代,全市絲織機數目一度多達10萬台,75%經濟活動都與絲綢有關。1828年時任里昂市長Jean de Lacroix-Laval提出的「Presqu'ile Perrache發展計劃」獲批後,過度依賴絲織業的經濟模式漸漸轉變。
19世紀轉型 發展兩河交匯區
「Presqu'ile」就是半島區,地圖上左邊是頌恩河,過橋後可登上富爾維耶(Fourvière);右邊是隆河,可通往東岸Part- Dieu商業區,以及全市面積最大的金頭公園(Le Parc de la Tête d'Or);「Perrache」則是1857年落成啟用、火車站Gare de Lyon-Perrache簡稱,在1978年火車站Gare de Lyon Part-Dieu建成前,一直是當地最重要的火車站。
受惠於絲綢貿易奠下的基礎,加上市政府決心轉型,這片兩河交匯的新發展區,絕對是里昂19世紀後,躍升為法國以至歐洲工業重鎮的重要舞台。1828年至1926年的大約100年間,區內大興土木,鐵路沿La Mulatière Bridge連接法國東南部城市聖艾蒂安(Saint-Étienne),工廠、煤氣廠、樓房、兵工廠、監獄先後落成,政府又興建廉價房屋,碼頭Port Rambaud在1926年建成後,對外貿易發展加快,為當地經濟注入新動力。
三角地段變身 傳媒總部雲集
經過逾160年建設,昔日新區已老化,上世紀90年代,不少工廠及60年代開幕的批發市場,紛紛遷至里昂東南部的Corbas,Port Rambaud亦於1995年關閉,大量土地丟空,是為這片三角地段的革新轉捩點。新開發區名為Confluence,法文解作匯流,由招標到重建工程展開,至今歷時20年,面積多達150公頃的基建大致成形,共分四部分﹕第一及第二期,分別是佔地22.5公頃及35公頃的住宅區及綜合發展區,由舊監獄等改建的Perrache and Sainte-Blandine綜合區,還有長1.5公里的海濱長廊(Saone Embankments)。2003年完工的第一期,稱得上是心臟地帶,大型商場坐落內港Place Nautique碼頭旁邊,法國新聞機構Euronews、法國電台Radio Espace,以及全法最大展覽會籌辦公司GL Events的總部都設在這裏。
河畔漫步 尋舊日基建痕迹
Confluence開發區重視共享,四成新建住宅列作可負擔房屋(Affordable Housing),海濱長廊亦跟巴黎塞納河一樣,大多沒圍欄遮擋,午後時分,市民和旅客直接倚河畔欣賞景色,享受陽光。沿着長廊直走,在重重泛起金光的黃葉樹影間,會找到舊時碼頭、船塢及路軌的痕迹,昔日的糖廠原好保留,成為藝術展覽場地La Sucrière。
玻璃建築 眺望匯流日落
往三角地帶的盡頭前進,老遠望見博物館Musée des Confluences閃閃發光。這座面積2.2萬平方米的不規則玻璃建築,是里昂新地標,2014年12月底開幕,暗藏「水晶」(Crystal)、「雲朵」(Cloud)和基座(Plinth)三大設計元素,屬於「水晶」的會場入口部分以玻璃幕牆建成,白天迎接自然光,入夜後燈火綻放,如寶石般明亮。
場內設有人類學及科學範疇的常設展覽,探討地球、人類及動物的進化和死亡議題,另設文化類特展,2016年1月底結束的「Art and the Machine」,展出艾未未作品Very Yao等。博物館對陳列展品和資料極之講究,看得賞心悅目,不少學生都專程到場內寫生,旅客則喜歡在窗台逗留,高處眺望兩河交匯景色,日落時分,眼前畫面格外醉人。
■旅遊錦囊
簽證:特區護照及BNO免簽證
匯率:1歐元約兌8.5港元
機票:香港並無直航機往里昂,經迪拜轉機,連稅及附加費,來回票價由$8171起,查詢:www.emirates.com(阿聯酋航空)
博物館入場費:成人收費9歐元(約76港元)
交通﹕前往Musée des Confluences,可乘搭電車T1線,在Musée des Confluences站下車,單程收費1.8歐元(約15港元)
旅遊資訊﹕www.onlylyon.com(里昂旅遊局)、www.museedesconfluences.fr(Musée des Confluences)
文、圖:蔡俊業
編輯:洪慧冰
[email protected]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