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譚新強:中國怎麼可能有貨幣危機?長青網文章

2016年01月0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1月05日 06:35
2016年01月05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西曆新年大吉,祝讀者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對全球大部分投資者來說,2015年絕非容易的一年。如我所料,美國標普指數到了最後一個交易日,還是不能逃過「1月效應」(即每年1月的表現預視了全年的表現),結果全年微跌0.7%。MSCI全球指數也跌了2.74%。中國A股更大上大落,再經暴力救市,埋單還是升了不少(尤其深圳),但驚濤駭浪,不少散户早已沒頂。


觸發熔斷機制頻率高 應擴界線

今年的投資前景也不算很樂觀。昨天新年開市第一天,滬深300指數竟觸發新設的熔斷機制,5%的15分鐘冷靜(不了)期和7%的全日停市界限都一氣呵成到位!這熔斷機制模仿美國制度,但美國的限制較寬鬆,標普指數跌7%才停15分鐘,再跌至13%再停15分鐘,最後跌至20%才全日停市,其熔斷機制自2012年改革後從沒觸發過。再者,滬深300指數的100日歷史波幅高達40%,標普的波幅只有其一半,約20%。所以A股觸發熔斷機制的頻率將遠高於美國。這情况完全不合理,中國應馬上考慮擴闊熔斷界線!


今年MSCI全球指數大升的概率不高。反過來,雖不能說全球股災是絕不可能,但我認為機會仍比較低。新興市場(以至油價及其他大宗商品)已非常低迷,7年來落後於發達市場的幅度,已達歷史極端水平,有可能逐漸逆轉。美國為發達市場之首,近19倍市盈率,雖不廉宜,但也未算泡沫,更仍有不少global tech champions及大量收購合併來支持股市。


今年最大的宏觀風險無非兩件事:(1)美國加息多少?(2)中國會否出現貨幣危機?其實兩件事是相關的,從美聯儲局9月因中國因素而未能如期加息就可見一斑。市場普遍認為人民幣今年將繼續貶值,預期由3%至8%都有;而資金更有加速流出的趨勢。上月外匯儲備跌了800多億美元,雖部分是由於歐元、日圓等兌美元貶值,亦有部分是正常的國際投資,但仍有不少確可算為資金外流。投資者似乎對人幣暫失去信心,如情况未能改善,會否演變成一場貨幣危機呢?


中國經濟面沒有嚴重雙赤

答案是肯定不會,更重要的是從經濟的基本面上看,絕無必要發生。一般來說,只有嚴重雙赤(經常帳和財政)的國家才會發生貨幣危機。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經常帳順差,近3000億美元,而財赤亦只約GDP的2.7%,絕不算高。若用Big Mac Index來代表PPP(purchasing power parity),人民幣亦被略為低估了6%。當然我們的3.4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仍是全球最多的(還未加進香港的3000多億元),遠比第二位的日本多了2萬億。


但按IMF的估計,如中國仍想把人民幣匯率保持穩定,同時盡量維持開放的資本帳,那麼外匯儲備的最低水平為2.7萬億美元。但如資本帳變成封閉,匯率變成浮動,儲備需求將跌至只1.1萬億元。如用最高的要求,中國的儲備充足比例,更只在發展中國家榜上排名尾四!如儲備下跌速度不放緩,有可能在一年內就跌近這水平。


收緊資本帳 或加劇走資惡性循環

IMF的計算方法極度保守,可能有點杞人憂天。何况人民幣匯率已不再死硬掛鈎美元。資本帳更非完全開放,近月更逐漸收緊,QDII及RQDII已很久沒批新額、海外銀聯卡提款亦受限制、推行個人外匯業務監測系統等等。如資金外流情况繼續,我估計出口貿易商留在海外的資金亦可能被要求轉回餘地。


所以我的結論是絕不可能發生貨幣危機。但說到底,收緊資本帳只是一個治標不治本的方法,反而可能加劇走資的惡性循環。收緊資本帳當然有違人民幣國際化的長期目標,更遑論幫助中國成為我稱作「金融WTO」後的大贏家。下周我將探討一下如何解決這「茶杯裏的貨幣風波」。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