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踏入2016年,唱淡樓市的聲音更大,原因是聯儲局在去年12月最後一次議息會議終於加息,正式結束美國零利率時代,很多評論預料港元會跟隨美息向上,令按揭負擔增加,樓市因而受壓。
實情又如何?自1997年以來,美國經歷了兩次加息周期,一是1999至2000年科網股泡沫爆破,期間加息近2厘;另一次在2004年至2006年,加息共4厘;前一次正值香港受亞洲金融風暴重創,不但樓市,整體經濟都陷入衰退,但是在2004年的一次加息周期,香港樓市不但沒跌,更是拾級而上,成為稍後大升市的前奏。換句話說,從因果關係看,美國加息,香港樓市不一定會跌。
2004年加息周期 港樓起飛
當前美國加息影響又有多大?首先,這次是聯儲局加,但全球大部分央行仍在「放水」,包括幾個重要經濟體如歐盟、中國、日本,都繼續維持低息環境救經濟,金融市場的資金仍然十分充裕。其次,去年12月的加息並非由於美國經濟過熱或通脹壓力大(其實美國的復蘇步伐仍未算穩),聯儲局只是不想市場預期一再落空(加息預期由2014年開始),以及希望盡快令利率環境回復常態,才決定加息,因此加幅不會太大,步伐也不會太急,香港市場的資金充裕,毋須緊貼美國息口,因此美國加息實際上對本地按揭負擔的影響有限。
港人財富實力遠強於九七
還有,今時今日香港人的財富實力比97年要強得多——1997年12月,認可機構存款只有26660億元,認可機構貸款則為41,210億元,貸款多過存款,一旦利率上升,還債的壓力非常大。但在2015年9月,存款為106592億元,貸款則為47389億元,存款遠多過貸款,加息的壓力因而大大減低。今時不同往日,香港現在家底厚,還款能力強,足可應付美國溫和加息的衝擊。
近期多家大銀行都紛紛預測樓市會下跌,但預測的跌幅差距甚大(從跌5%到20%都有),說明了唱淡一派對樓市看法也有頗大分歧。香港樓市從2006年開始起步上升,至今已升近十年(2008至2009短暫回落),在息口環境轉變、中國和香港的增長放緩下,樓價回落不足為奇。但如果樓市太不濟,只要政府放寬「辣招」的調控力度,即可產生托市作用;樓市即使跌,也應在「可控」範圍之內。
要炒淡樓市,其實有一個「政治論據」,留待明天再談。
[陳景祥 齊物論]
實情又如何?自1997年以來,美國經歷了兩次加息周期,一是1999至2000年科網股泡沫爆破,期間加息近2厘;另一次在2004年至2006年,加息共4厘;前一次正值香港受亞洲金融風暴重創,不但樓市,整體經濟都陷入衰退,但是在2004年的一次加息周期,香港樓市不但沒跌,更是拾級而上,成為稍後大升市的前奏。換句話說,從因果關係看,美國加息,香港樓市不一定會跌。
2004年加息周期 港樓起飛
當前美國加息影響又有多大?首先,這次是聯儲局加,但全球大部分央行仍在「放水」,包括幾個重要經濟體如歐盟、中國、日本,都繼續維持低息環境救經濟,金融市場的資金仍然十分充裕。其次,去年12月的加息並非由於美國經濟過熱或通脹壓力大(其實美國的復蘇步伐仍未算穩),聯儲局只是不想市場預期一再落空(加息預期由2014年開始),以及希望盡快令利率環境回復常態,才決定加息,因此加幅不會太大,步伐也不會太急,香港市場的資金充裕,毋須緊貼美國息口,因此美國加息實際上對本地按揭負擔的影響有限。
港人財富實力遠強於九七
還有,今時今日香港人的財富實力比97年要強得多——1997年12月,認可機構存款只有26660億元,認可機構貸款則為41,210億元,貸款多過存款,一旦利率上升,還債的壓力非常大。但在2015年9月,存款為106592億元,貸款則為47389億元,存款遠多過貸款,加息的壓力因而大大減低。今時不同往日,香港現在家底厚,還款能力強,足可應付美國溫和加息的衝擊。
近期多家大銀行都紛紛預測樓市會下跌,但預測的跌幅差距甚大(從跌5%到20%都有),說明了唱淡一派對樓市看法也有頗大分歧。香港樓市從2006年開始起步上升,至今已升近十年(2008至2009短暫回落),在息口環境轉變、中國和香港的增長放緩下,樓價回落不足為奇。但如果樓市太不濟,只要政府放寬「辣招」的調控力度,即可產生托市作用;樓市即使跌,也應在「可控」範圍之內。
要炒淡樓市,其實有一個「政治論據」,留待明天再談。
[陳景祥 齊物論]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