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筆陣:新年展望 和平至上/文:胡逸山長青網文章

2016年01月0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1月05日 06:35
2016年01月05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新的一年裏的第一篇評論,少不了得要做一番展望,許幾個公開的願望吧?而讀工科出身的我,還是忍不住得循序漸進的從國際、區域、本地以至個人的層次來穿插交叉着來做展望、許願望,方才覺得妥當。


兩股潮流搞亂世界

在國際上,我仍然覺得至少有兩股令人不安的潮流在搞亂着世界秩序。其一當然是肆虐全球的恐怖主義暴行。在過去一年裏,恐怖組織在世界各地所幹下的林林總總的血案,可謂罄竹難書。屈指一算,即有年初法國巴黎的《查理周刊》掃射案、我老家馬來西亞沙巴東岸的海盜上岸拐人案、泰國曼谷的四面佛爆炸案、中東絡繹不絕的慘絕人寰的變態處決俘虜方式、俄羅斯客機在埃及上空被炸毁、巴黎再度被大規模的血腥恐襲、非洲馬里酒店挾持案、美國加州派對掃射案等,其地域分佈之廣、暴力模式之變幻無窮,一時無以出其右者。


而我覺得最令人擔憂的是,與以前大多恐怖組織的「中央集權」式領導,即散佈各地的各種暴力舉措由恐怖組織的高層來釐定、策劃、執行,所以只要如「追擊賓拉登」等恐怖頭目即可在很大程度上摧毁該恐怖組織大不相同,近年來以伊斯蘭國(IS)為首的恐怖組織,隨着資訊科技的發達,其運作模式赫然已演變成「權力下放」型,即IS只需通過社交媒體對其全球的支持者們發放各種「洗腦」的精神信息,呼籲彼等在各自的所在地進行所謂的「聖戰」。而這些不知是否精神在其他方面空虛的支持者們,在自我激化後,或獨自採取「孤狼」的模式(如去年底我在準備飛離澳洲當天就發生一名IS「孤狼」支持者挾持咖啡屋的事件),或相約三五知己(上述的好幾單恐襲皆為如此),就立馬幹起恐怖勾當來。


至於另一些老遠跑到中東去親身參與IS「聖戰」者,更讓IS的行伍更為「國際化」,彼等在中東當不成炮灰的,回國後更是積極為IS招兵買馬。而當年由賓拉登所創建的基地組織,眼見自己在國際「恐怖主義界」的龍頭地位竟然逐漸被不久前還是基地一個小分支的IS所取代,自然不甘示弱,也要幹下一兩件恐襲來顯示自身的存在與「魅力」,故方有IS所「認下」的巴黎大規模恐襲後才幾天,基地即搶着「認下」在馬里的挾持事件。大家好像在比賽,誰能更恐怖、更暴力一些,實不勝唏噓!


以上這些令人極度不安的恐怖主義肆無忌憚地在國際蔓延,再再的呼籲着世界各國,尤其是各有實力而都身受其害的超級大國們,應盡快拋開永遠沒完沒了的歧見,攜手打擊這股幾乎無所不在的國際恐怖主義力量。我很欣慰的看到,美國與俄羅斯之前雖然因烏克蘭危機而鬧得不可開交,但近月來都不言而喻的在中東某種程度上合作力圖摧毁IS的大本營。我熱切的希望這種大國合作反恐的模式在新的一年裏得以發揚光大,為世界帶來相對的安全。而中國的反恐法也業已頒行,希望在此基礎上也將更積極的參與國際反恐合作。


至於國際上另一股令人擔憂的趨勢,當然還是回天乏術的經濟疲軟。自2007年從美國開始引發的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的經濟沒有根本上的改善過。美國這世界最大經濟體近年來雖略有經濟增長,失業率也稍微下降,但我認為還是談不上真正的復蘇。所以,對於近日來美國聯邦儲備局宣布提高其向銀行貸款的利率,我坦白說還是不敢苟同的。經濟學的原理與實踐使然,利率一提高,大家紛紛把原本要拿出來消費或投資的資金都存回銀行去「賺取」雖然還不算高但起碼比較「穩陣」的利息。况且,企高的貸款利息,也讓商人們不敢借錢來投資或擴展企業,個人也更難借錢來買房或消費。那一個消費與投資皆低迷的經濟,又如何得以加速增長呢?


大量美元的所謂「熱錢」,這些年來因為美國利息偏低而選擇在國際上「漫遊」,有許多都湧入所謂有潛能的正崛起市場裏。但這些多為發展中國家裏相對不成熟的正崛起金融與商業市場,彼等的投資風險還是蠻高的。那這下可好了,美國聯儲局一加息,好一部分的「熱錢」,可能也顧不上、等不及這些正崛起市場是否真有潛能,就紛紛撤資回美國老家去吃老本利息了。至於此項大撤退之舉在發展中國家所留下來的爛攤子,看來這些「正崛起」地區也就只有自求多福了!所以在這方面,我也只能希望美國聯儲局得以更好地發揮其集體的睿智,成為指引美國以至全球的經濟發展走向的真正意義上的明燈。


中美博弈 小國勿選邊站

在本區域裏,過去一年以至幾年來的相對於以前較為緊張的戰略局勢,攤開來說,我覺得其實大體上都是中國與美國這兩個超級大國互相博弈的表徵。美國這傳統上的世界警察,近年來因為上述的經濟不振,再加上奧巴馬在外交策略上只求取巧成事(如因預算縮減而鮮少重設海外軍事基地,而以輪替駐軍來取代,有時甚至要求當事國分擔開銷),不思延續稱霸世界,所以在傳統上由美國主導的東亞以至東南亞,即便奧巴馬政府宣稱什麼「再平衡」、「重返亞洲」等,都顯得有心無力。另一方面,綜合國力日益增長的中國,看來至少對美國在其周邊地區即便是輪替的戰略部署或重新「召朋呼友」頗為敏感。這兩大協力要開展「新型大國關係」的超級強國,當然不好在本區域明刀明槍的打將起來,以免影響到彼等在其他如經貿領域裏如膠似漆的親密關係,所以便有了本區域裏從東中國海一直延伸到南中國海的各項紛爭。坦白說,有時真不知中美之間葫蘆裏賣的是什麼藥。如月前幾乎就在美國軍艦蓄意開入中國在南海填礁所造的其中一島嶼的12海里範圍以宣示所謂的通航自由權的同時,中美海軍卻在地球的另一端聯合演習。所以啊,我常勸告東南亞各國,在中美這兩隻大象相互虎視眈眈的當兒,我們這些小國千萬不要選邊站,而是要繼續的自強不息,盡我們微薄的綿力,鼓勵他們和平相處,為本區域創造和平、促進繁榮。


而所謂「本地」,當然指的還是香港。我雖不是香港人,不敢過於說三道四、指點江山,但自己多年來皆關心香港的社會經濟發展,也常訪港,所以還是斗膽的說幾句。這些年來的香港,因眾所周知的原因,各方在意識形態方面的鬥爭愈演愈烈。坦白說,意識形態的分歧、政治理念的不同,大家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我認為是一個成熟的民主社會應有的象徵。但在此基礎上,新的一年裏如能在民生建設方面集思廣益,下更大的力度,讓居者更能負擔擁其樓、年輕人更能找到像樣的工作、長者更能負擔得起有尊嚴的晚年,那社會整體上也許就能更為安寧了。


至於我個人吧,我是很坦率的,今年最希望能夠在事業上得以更上一層樓,如友人們常好言相勸般,「真真正正去賺點大錢」。而如有機會繼續與讀者們分享自己的各項淺見,也未嘗不是心頭之愛啊!


胡逸山

馬來西亞首相前政治秘書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