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傳媒避用「恐怖分子」 惹網民非議長青網文章

2016年01月0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1月05日 06:35
2016年01月05日 06: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美國傳媒對民兵佔據聯邦政府建築物事件的描述各有不同,但大多數避免使用「恐怖分子」字眼,這引起不少網民非議,質疑主流傳媒因搞事者是白人而不敢直斥其非。


「涉政策爭議 沒威嚇大眾」

美國共和黨經常向總統奧巴馬施壓,要求他以「極端伊斯蘭恐怖主義」來形容各式各樣的恐怖活動,但民主黨一直拒絕,認為這並不準確,無助對付恐怖主義。


傳媒在報道上也經常面對難題。以今次為例,《紐約時報》稱佔領政府建築的人為「持械活躍分子」(armed activists);《洛杉磯時報》形容他們為「示威者」,稱今次事件「明顯」涉及公共政策爭議,這稱呼沒有「加鹽加醋」;《華盛頓郵報》使用「佔領者」(occupiers)或「militia members」(民兵成員),稱這算是準確地描述這班人的性質和行為,又指他們雖然攜帶武器,但沒有威嚇大眾引發恐懼,因此不宜使用「恐怖分子」字眼。


相比之下,在Twitter以「#俄勒岡受襲」(#OregonUnderAttack)為標籤的貼文中,大部分網民都用有傾向的字眼,如「本土恐怖分子」來形容這批佔領者。他們質疑主流傳媒上周六事發後大多淡化,到周日才跟進,並不因現場位置偏遠,而是因為行事者都是白人,而以往涉及白人的地方恐怖活動,大多被忽略。


(綜合報道)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